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88.01.30
【期号】= 13
【标题】= 强者之路——访新长征突击手、市优秀教师崔友民
【版次】= 04
【版名】=
【作者】= 剑光
【专栏】=
【正文】=
 

强者之路——访新长征突击手、市优秀教师崔友民

剑光  (1988.01.30)

  强者之路
  ——访新长征突击手、市优秀教师崔友民
  本报记者 剑光
    我见到崔友民是在一次诗歌朗诵会上。当时,他正站在台上,为
他的学生们朗诵他新写的诗作。望着眼前这个头发卷曲、眉宇间带着
英气的小伙子,感到他确实有些气度不凡。一交谈,果不其然,只见
他谈锋甚健,性情豁达,那在胸前不断挥动着的手臂,让人马上觉出
站在面前的是一个爽快干练之人。
      “看你的气质,好象更适于做一名实业家。”我不禁说道。
    他从桌上拿起他发表的文学作品递给我,说:“我自信自己是一
块不坏的材料,我也许能够成为一个作家,也许哪一天会腰缠万贯。
可我只能做一名民办教师,因为我的事业在学生中!”
    我表示钦佩地点点头。他又用缓慢的语气说:“‘男儿有泪不轻
弹’,可我在生活的第一步中就流了泪……”
    1981年,高考落榜的崔友民,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垦利县董集
乡东范村,他没有再挤在生活的死角里拚命,在生活的路口上,19岁
的他,选择了当时每月报酬还不足30元的民办教师这个职业。
      “我一定要把孩子们教好!”他对着村里的父老拍了胸脯。
    他把铺盖搬到了离他家还不到二百米的学校里,白黑不离学校,
就差没另立灶头了。
    然而,小伙子想得太简单了。崔友民接的是一个有40多名学生、
3个年级的复试班。象这样庞杂的班级结构,在全乡的20多处小学中
是少有的。当时,全乡小学升初中的招生能力只有30%,而他要带着
这样的班级去和大部分已经实现毕业班级单试的学校去竞争,谈何容
易,1982年,崔友民所教的班升学率居全乡下游。失败的打击和人们
的责难,使他有些晕头转向,他把自己关在屋里,不敢见人。一天夜
里,两个落榜的学生敲开了他的门,哭着对他说:“老师,再留我们
复习一年吧,我们不能不上学呀!……”
    这个硬朗的汉子,禁不住流下了酸楚的泪水。他觉得,自己对不
起学生,对不起那些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头、望子成龙心切的父老乡
亲……”
    失败,逼迫着崔友民走上改革之路,逼迫他暂时放下那些令他心
醉痴迷的文学名著,去读外国教育家布鲁纳、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

    他改革教学法,结合教材,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改革课堂
结构等办法,开发智力,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连全国通用的教材,
他也敢开刀。正象他自己说的那样:“凡是不适合我的,不适合我的
班级的,我全改。”
    崔友民所实行的一套,在当时毁誉参半,好心的人曾劝阻他,但
他谢绝了人们的好意,依然我行我素。
    他终于成功了。1983年,他的学生全部考进了乡里的重点班。连
续三年,他所教班级的升学率、合格率,都是100%,成了全乡第一
个升学三连冠的班级。
    崔友民告诉我,这几年常有人问他是怎样“拚命”的。他回答说
“我活得很自在”。他给我拿出一小叠荣誉证书,除了教育部门发的
外,还有县市文化部门发的文学作品获奖证书。
    1985年,崔友民光荣地出席了市优秀教师表彰大会,并获市级优
秀教师称号;1986年,他被调到杨庙中学任教,负责团总支的工作,
并担任初中二年级的班主任,党支部还发展他入了党。当我问他今后
有什么打算时,崔友民说:“一切从零开始。”
    我预祝他在事业的道路上,取得更大成功!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