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88.06.18
【期号】= 32
【标题】= 家门口的“和尚”也能念真“经”
【版次】= 01
【版名】=
【作者】= 田国新
【专栏】= 编采札记
【正文】=
 

家门口的“和尚”也能念真“经”

田国新  (1988.06.18)

   家门口的“和尚”也能念真“经”
    田国新
    记者在广饶县采访,发现这个县的县乡两级领导有一个共同的热
门话题,就是三句话离不开人才。这几年,他们在办企业的过程中,
尝到了用人的甜头。
    这个县大王镇的选“才”标准很值得称道。他们的标准是:“能
近则近、近无则远、重在需要。”1985年,这个镇的石油机械配件厂
生产很不景气,拟招聘一名懂业务、会管理的副厂长。有人主张花高
薪到大厂家去聘请,而乡镇企业公司的领导经过分析认为:招聘人才
要从需要出发,大厂家的能人虽有治厂才能,都不了解我市的销售市
场,还是就近取“才”好。于是,他们通过推荐、考核,启用了本镇
农民李俊福。李俊福上任后,深入调查论证,为该厂开发了日产300套
低压阀门的生产线和十几种石油机械配件产品,使这个厂年增产值30
万元,一跃成了全镇的骨干企业。几年来,这个镇在本地启用各类人
才200多名。其中已有129人获得了各种技术职称。
    广饶县乡镇企业善于选用本地人才,也并不是禁用外地的能人志
士,不少企业的厂长、经理都是外地人。有一家食品厂的一位老师傅
,就是从省城“挖”来的。他技艺高,责任心强,在他的指导下,这
个厂现已生产出40余种风味食品,年产值达28万元。
    广饶的做法说明,乡镇企业选用人才,不能把“远”和“近”作
为使用标准。而目前,我市乡镇企业在用人方面却存在两种倾向:一
是认为“远道的和尚会念经”;一是认为“本家总比外姓强”。这两
种偏见都是用人之大忌。对企业来说,不论是远道的“和尚”,还是
本地的“和尚”,只要能念好搞活乡镇企业这本“经”,就是好“和
尚”。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