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88.08.03
【期号】= 42
【标题】= 庭院虽小能发家——记上小街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的事迹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王桂林
【专栏】= 通讯
【正文】=
 

庭院虽小能发家——记上小街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的事迹

王桂林  (1988.08.03)

   庭院虽小能发家
    ——记上小街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的事迹
    上小街,这个1978年以前每个工值只有8分钱的“邮票村”,近
两年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家家户户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已逐渐脱贫
致富,成了河口区蔬菜生产的示并专业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小街村的土地实行了承包经营。但
是,由于土地碱化严重,尽管人们拚死拚活地干,依然跳不出贫困的
圈子。
    出路在哪里?
    村党支部书记张金岭认为,固守原来的生产方式和缺乏技术,是
这里生产得不到大发展的主要阻碍。当他从广播里听到寿光一带靠种
菜致富的消息后,受到很大启示,心想,论上小街的条件虽比不上寿
光,可也有多年的种菜历史,人家靠种菜发了家,我们为什么不能?
    得出去看看,学学人家!
    主意一定,村里便马上组织了一批群众到寿光参观学习。那里用
塑料大棚育苗种植蔬菜的做法,使乡亲们大开了眼界。是啊!用塑料
大棚种菜,不但能控制温度,保持水分,而且还能压碱,减少病虫危
害,这不正适合河口区的盐碱地吗!
    办法找到了,但要落到实处,有人却又顾虑重重:塑料大棚一次
性投资需几百块钱,一旦损失,全家人一年的口粮钱就没啦,谁敢担
这个风险?
    刘松海,一个老实巴脚却有股子倔劲的汉子决定豁出来一试。19
85年春天,他在院子里开了一块40多平方米的地,搭上了塑料大棚,
种植蔬菜当年成功,平均一平方米收入17.5元。
    消息传出,村里一时轰动。秋季里,便有31户农民效仿。拉起了
塑料大棚7000多平方米。
    尝到甜头后的上小街,家家户户在庭院里开辟了菜地。1987年秋
,这个村塑料大棚发展到2万平方米,仅卖菜一项,年人均收入达到6
00元。现在,这个村的蔬菜生产正从技术、资金上增加投入,大棚也
从村内扩向了村外。在那一顶顶透明的塑料大棚下,上小街人正靠勤
劳和智慧创造着喜人的财富。 (王桂林)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