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88.09.24
【期号】= 57
【标题】= 离休之后——记老干部赵法孟二三事
【版次】= 03
【版名】=
【作者】= 华同  玉波
【专栏】=
【正文】=
 

离休之后——记老干部赵法孟二三事

华同  玉波  (1988.09.24)

   离休之后
    ——记老干部赵法孟二三事
      “人的生命有限,但奉献是无限的。我一心想在晚年为乡亲们
多做几件事。”这就是离休干部赵法孟的追求和信念。
    呕心沥血育新人
    赵法孟离休回到他的家乡——广饶县大王镇西吕村后,主动担任
了校外儿童辅导员,定期到学校给学生上革命传统课。假期里,他还
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如何使假期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大讨论,和
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他看到村里破旧的校舍时,心里很不是
滋味,升起了集资建造新校舍的念头,经过和村中11名离退休老干部
协商,向村民们提出了集资建校的倡议。老同志们有的捐一百,有的
捐八十。全村群众也纷纷集资捐款,三天工夫,就集资1万多元。资
金筹足后,赵法孟和老干部们又把建校任务全包下来,有的管理财务
,有的负责施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一所“六配套”的崭新学校就
建成了。从此,村里的孩子彻底向黑屋子、土台子告别了。
   引来清泉献乡亲
   西吕村地处高岗,由于连年干旱,地下水急剧下降,村中的水井全
部干枯,人畜吃水成了村民们的一大难题。解决水的问题已成当务之
急。看到这些,赵法孟又和老伙计们凑在一起,商量开了打深井、建
水塔、安装自来水的事。他将自己的两千元存款拿出来,又到信用社
贷上了两千元,然后,亲自赶到河北省庆云县请来了自来水安装队。
经过一个半月的紧张施工,终于让全村86户人家都用上了自来水。
  为大伙拓开致富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赵法孟总琢磨着如何使村里尽快走上
富裕路。他对村干部们说:“要想富得快,就得摆脱单纯‘搬土块’
,办工厂,做买卖,发展商品生产。”在村里的支持下,他发挥自己
从事经济工作40多年,又在省财经学院进修过的特长,先后到济南、
张店、青州等地作了详细考察。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创办白酒酿造厂
和小型化工厂。项目确定以后,他自告奋勇带头集资1万元,激发了
群众投资入股办厂的积极性。经过4个月的紧张筹备,一座年产值10
万元的村办酿酒厂就于1987年10月1日顺利竣工投产。他们生产的纯
粮酒“四边特酿”,经上级主管部门鉴定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现已畅
销省内外20多个地区,当年就获利润1万多元。醇化工厂的基建工程
也已完成,不久即将投入生产。
    赵法孟以他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让晚年余热生辉”的崇高追求,
他赢得了乡亲们的赞誉,先后被广饶县委、山东省委授于先进工作者
光荣称号。
    本报记者:华同
    本报通讯员:玉波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