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89.01.14
【期号】= 89
【标题】= 连心田——记耿家村与油田协作的事
【版次】= 01
【版名】=
【作者】= 田国新
【专栏】=
【正文】=
 

连心田——记耿家村与油田协作的事

田国新  (1989.01.14)

   连心田
    ——记耿家村与油田协作的事
    本报记者 田国新
    垦利县郝家乡有个耿家村。全村290户,1083口人,人均8分地。
别看这个村人均土地不多,人均收入却不低。1988年,全村工农业总
产值达250万元,人均1200元,实现了连续3年超千元。
    耿家人的致富秘诀是什么?村党支部书记耿启明的回答是:“农
支工,工帮农,工农协作事业兴。”
    1979年前,耿家村的土地并不少,人均1.7亩多。可是,耿家村
的地下出油后,这里成了胜利油田的重点开发区。胜利油田在耿家村
打了58口油井、建了一处联合站和一处变电站,共占去耕地1000多亩
。面对越来越少的土地,书记耿启明向村民们解释说:“地上服从地
下,地方服务油田,这是党中央的号召,咱要积极响应。咱村虽然土
地少了,可只要抓住靠近油田这一优势,走‘土地减少产量补、农业
减收工商补’的新路子,就一定能尽快致富。”
    1986年,耿家村党支部发现基地市场的蔬菜价格看涨,便抓住时
机发展蔬菜生产。这事被油田指挥部工农办公室的领导知道了。他们
认为,耿家村为了支援油田开发,失去了那么多土地,如今村里要发
展蔬菜生产,解决油田工人买菜难的问题,咱应大力扶持。于是,他
们研究决定:每年支援耿家村2万元,用3年时间帮助耿家把蔬菜基地
建起来。油田扶持了耿家农民,耿家村的菜农也没有忘了油田。在近
几年蔬菜一再涨价的情况下,菜农们宁可少卖钱,也要把上等菜以低
于市场的价格供给油田。如今,耿家村已经建起了8个塑料大棚,250
亩菜地,年产各种蔬菜125万公斤,收入30多万元。
    在耿家这块土地上,村里与油田的相互支援,表现在许多方面。
去年3月,纯梁油田指挥部在耿家村搞会战,要修一条1000多米长的
输水渠,愁于找不到工程队。耿家村领导知道后,便主动组织了150
名男女劳力帮油田挖渠。他们苦干了10天,按期完成了任务,保证
了井队开钻。耿家人为油田解难,指挥部的领导从心里感到过意不
去。会战结束后,指挥部领导看到井区内有许多土地闲着无用,便
找到耿启明说:“你们帮助我们搞会战,我们也拿不出什么感激你
们。这样吧,井区的土地闲着,你们把它开巴开巴,借着水渠的水
,种点水稻吧。”耿启明说:“也好,我们开起来之后,决不能因
种稻子影响你们的生产。我还要告诉村民,一定要看护好你们的设
施和道路。”如今,耿家村的400亩稻田开起来了。村民们高兴地说:
“这片稻田是咱农民和油田的连心田哪!”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耿家村与油田互相协
作,密切配合,不仅支援了油田的开发建设,也通过服务油田,壮大
了集体经济,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如今,耿家村已经建起了汽修厂、
拉丝厂、运输队、土建队和三联电子展销楼等8处村办企业,创产值
达180多万元,走上了富裕路。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