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89.01.07
【期号】= 87
【标题】= 从名不副实到名副其实
【版次】= 03
【版名】=
【作者】= 李志发
【专栏】= 前进杯征文
【正文】=
 

从名不副实到名副其实

李志发  (1989.01.07)

   从名不副实到名副其实
    李志发口述 田国新整理
    人们起名字,往往喜欢在名字里包含上美好的愿望。俺李志发这
个名字,不就是这么来的吗?然而,想立志发家,光有一个充满希望
的名字是不行的。
    俺今年63岁了,祖祖辈辈住在广饶县大王镇李桥西村。俺在刚解
放时参了军,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曾两次负伤,成了二等残废军
人。1962年,俺复员回到了家乡。当俺看到乡亲们仍然过着“一年缺
着半年粮,野菜树叶充肚肠”的苦日子时,激发了俺建设家乡、兴工
富农的热情。俺在军队办过企业,有点办厂经验。俺就把自己的想法
向村党支部作了汇报,在党支部的支持下,俺组织村民先后办起了印
染厂、拔丝厂和打纸捻子厂。从此,村里的集体经济有了好转,农民
的生活也有所改善。可是好景不长,“文革”开始后,这些村办工厂
都被当作“资本主义”给批掉了。俺这个立志发家的复员军人也被扣
上“资本主义”、“投机倒把”等一顶顶大帽子,成了“罪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真象一场强劲的春风,吹绿了祖国的山山
水水。1980年,村里实行了大包干,俺那颗立志发家的心又复活了。
有些好心人劝俺,别再干傻事了。俺对他们说:俺祖祖辈辈都想发家
,也没发起来,这回是党叫咱发家致富,还怕这怕那干啥。于是,俺
走淄博,闯济南,了解致富信息,经过多次比较、选择,俺办起了村
里第一个家庭工厂——橡胶加工厂。这不,经过几年的苦干,俺的腰
包逐渐鼓起来了,不但成了县和市的勤劳致富模范,还多次被评为县
和市的优秀共产党员。在俺的带动下,俺村的橡胶加工户一下子发展
到87家,年产值达240万元,许多农民也真正富起来了。
    俺这个过了大半辈子苦日子的人,因为父亲给起了个富名字,曾
无数次受到一些人的嘲笑。如今,人们的说法也变了。乡亲们说:
  “过去盼发不能发,如今承包发了家,李志发这回可真的名副其实
啦。”的确,乡亲们说得一点不错,要不是党的富民政策,我李志发
不是照样徒有虚名吗!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