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89.03.04
【期号】= 103
【标题】= 势头良好  困难不少——从利津县看我们棉花生产态势
【版次】= 01
【版名】=
【作者】= 聂肇正 李孟发
【专栏】= 问题研究
【正文】=
 

势头良好  困难不少——从利津县看我们棉花生产态势

聂肇正 李孟发  (1989.03.04)

   势头良好  困难不少
    ——从利津县看我们棉花生产态势
    聂肇正 李孟发
    在全国棉花生产出现“滑坡”信号,不少地区亮起“红灯”的情
况下,我市今年棉花生产前景如何?带着这一问题,最近,我们随从
市委副书记张庆黎同志,到全市植棉大县之一的利津县走访调查,先
后与县委、县府及部分乡镇的领导同志进行了座谈。
    从了解的情况看,目前利津县棉花生产的
  “温度”在上升。一方面,这个县的老棉田和新开发土地大多是宜
棉地,其它作物较难适应,并且农民有种棉的习惯和技术,尤其是近
年来,农民发了种棉财,尝到了甜头,有种棉的愿望。另一方面,是
县里为进一步激发农民种棉积极性,狠抓了三条措施:一是算帐对比
,提高认识。棉花收入是全县农业经济的主要来源。去年全县仅棉花
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275元,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48%。当前,国家
对棉花的需求量有增无减,棉花种植前景可观,要积极行动,不能坐
失良机。二是表彰先进,鼓足干劲。在今年的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
表彰了5个人均交售皮棉75公斤以上的乡镇。在近期召开的棉花生产
专题会议上,对在棉花生产中做出优异成绩的30个村和100个户进行
了表彰。三是集中力量,抓好落实。充分调动政策、科技、服务和领
导等方面的力量,支援棉花生产。当前突出抓好棉花面积的落实,力
争播种面积达到26万亩,总产突破28万担,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88年
增长10%以上。
    利津县、乡领导同志对实现今年的棉花生产目标充满信心,但同
时又非常担心。他们说:尽管当前棉花生产的趋势较好,但农民中存
在的一些怨气不容忽视:一是对农用生产资料专营失望。起初,农民
对农用生产资料专营的企望值很高,认为供应会有保证,价格会降下
来,而当前的现实是,专营渠道买不到,市场上有货价格高不允许买
。全县农膜仍缺一半,农药缺37.5%,化肥也不足。二是抱怨棉花
收购价格低。由于棉花是国家专营商品,价格调整不会太大,更不能
放开价格,一些囤棉等待卖高价的棉农希望落了空,心存不满。三是
种棉比较利益下降。棉花是高投入作物,用工多,成本高,不如种其
他作物合算,有些农民种棉的积极性发生动摇。这些问题,给落实今
年棉花生产任务带来困难。各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积极研究解决,
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从土质和生产条件出发,利津县的棉花生产形势基本上反映我市
小清河以北植棉区的概况,具有较广的代表性。根据这种状况,我们
认为,对今年全市的棉花生产,既不能盲目悲观,也不能盲目乐观,
只要坚定信心,抓准问题,采取过硬措施,一定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
。当前,要首先扎扎实实地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舆论上,要
克服许诺多、办事少的问题,能办成的事就说,办不成的事就不说。
在全国棉花生产出现“滑坡”现象的情况下,要更多地引导群众正确
利用市场信息,善于“反弹琵琶”、“走冷线”,防止一哄而起,一
哄而散,坚定大搞棉花生产的决心。二是采取得力措施,组织各部门
为棉农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生资、科技、收购等部门要拿出章程,
从物资供应、科技指导、合理收购等方面列出一个明明白白的单子,
保证棉花生产的需要,让棉农放心。三是各级都要根据上级精神,制
定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承包、奖惩、收购等政策,让棉农能得到更多
的好处,激发农民种棉的积极性。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