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89.03.01
【期号】= 102
【标题】= 蓝苹外传
【版次】= 04
【版名】=
【作者】= 叶永烈
【专栏】=
【正文】=
 

蓝苹外传

叶永烈  (1989.03.01)

   蓝苹外传
    ○叶永烈
    虽然,导演的文章本想夸奖蓝苹的演技,可是说来说去,却成了
叫观众不要
  “忽略”那“每隔几百尺片子”才出现“一个镜头”的演员。
    其实,每一个电影导演的目光都是很尖的。导演们深知,演员的
成败,将影响影片的成败。导演总是挑选最优秀的演员担任主角。对
于女主角的选择,更是导演们斟酌再三的。蓝苹可以拉人写影评,把
她吹得天花乱坠,可是却难以征服一个导演——因为导演首先考虑的
是影片的成败。
    看来,蓝苹虽然算打进电影圈了,可是凭她的演技,离“大明星
”的宝座还远着呢。
    她又想在话剧舞台上杀出一条路——她毕竟本是话剧演员,何况
已在《娜拉》中争得主角。
    就在这个时候,《赛金花》话剧剧本的发表,蓝苹大吵大闹要演
主角,又在影剧界掀起一场风波——她是一个永不安分的女人!
    这场风波发端于1936年4月《文学》杂志六卷四期,推出了新创
作的“国防戏剧”剧本《赛金花》。
    作者的名字,是上海影剧界人士所陌生的:夏衍!
    虽说在今日中国不知夏衍其人其名者恐怕无几,然而,在《赛金
花》剧本发表之际,人们确实不知“夏衍”何许人也!
    在1936年6月出版的《文学界》第一期上,刊载了《〈赛金花〉
座谈会》,就连影剧界台柱人物洪深、于伶、凌鹤,也不知“夏衍”
为谁!
    据说,夏衍乃“北方的新作家”!
    其实,“夏衍”——沈端先,早在1932年,便已打入上海电影界
。只是由于地下工作的关系,他不断地化名:他第一次到明星影片公
司出席编剧会,化名“黄子布”;他写的第一部电影剧本《狂流》,
署名“丁一之”;他改编茅盾小说《春蚕》为同名电影,署名“蔡叔
声”……他发表《赛金花》剧本,第一次用笔名“夏衍”,当然难怪
读者不知其人了。
    夏衍在1985年出版的《懒寻旧梦录》中,回忆了写作《赛金花》
的经过:
      “其实,我写这个剧本完全是一个偶然的触动。当时我独居在
一家白俄人开的小公寓里,除看报外别无他事。我在天津《大公报》
上看到赛金花晚年的一些不幸遭际,特别是在一篇杂记中看到她入狱
室时对革命志士沈荩的一段讲话,的确使我产生了当时庙堂上的大人
物的心灵远远不及一个妓女这样一种感想。这也就是我在最后一幕中
抑制不住的对她所表示的同情。这个剧本算是我的第一个多幕剧……

    《赛金花》剧本发表后,尽管剧作者系“无名之辈”,但看得出
作者的功力。那传奇的色彩、变化跌宕的剧情,马上引起影剧界的注
意。
    蓝苹一看,争着要演《赛金花》主角。虽然“八字还没有一撇”
,当时导演人选都尚未确定,她就请一位“麽哥”在《时事新报》上
抢发消息,以求“先入为主”:
    “有许多团体要排演它(指《赛金花》——引者注);那自然是
好现象,但怯于场面的伟大,角色的众多,所以有好多团体便因为经
济及人才的不够,而成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许多心余力怯的团体
中,比较具体地有实现希望的,便只有蚂蚁剧团。
      “蚂蚁剧团以前曾演过好几次戏,成绩虽不能算怎样的好,但
认真的态度却是够使我们佩服的,所缺少的,便是没有好的导演人才
,能够统率这些戏剧爱好者。
      “现在,他们决心来排演《赛金花》了,排练的费用预备二千
元,以便在布景,道具上都不致寒酸,因而失去真实性。至于赛金花
这个角色,则预备请蓝苹来担任。蓝苹在《娜拉》、《钦差大臣》、
《婴儿杀害》中都有非常的成就,现在来扮演
  ‘赛金花’,想来成绩当然也不致错的。 (廿九)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