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89.05.17
【期号】= 125
【标题】= 希望的种子
【版次】= 01
【版名】=
【作者】= 张松
【专栏】=
【正文】=
 

希望的种子

张松  (1989.05.17)

   希望的种子
    本报记者 张松
    5月8日晚,已在重灾区奔波了一天的东营区供销社主任袁梦湖,
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家里。他茶不想喝,饭不想吃,眼前老是闪现着
全区近十万亩棉苗遭受毁灭性打击的惨景,耳边不时响起干部、群众
企盼棉种的呼声。
    在田间地头,一位老农抚摸着满地的断棉苗,流着眼泪说:“砸
光了,全砸光了!虽说翻种还赶趟,可到那里去弄种子?”
    察看灾情的路上,一位区领导焦急地询问:“老袁,翻种棉花急
需种子,依你看,10天内能否备齐?”
    种子,种子!抗灾急需种子,农民企盼种子!可如今已是初夏,
棉种下地的下地,榨油的榨油,要在数天内凑齐20多万公斤棉种,谈
何容易!
    袁主任快速的调动着记忆的库存。蓦地,一点亮光划过,对,油
棉厂里有春棉籽!他找来棉麻公司经理,果断地下达指令,立即组织
力量到油棉厂从榨油的棉籽中挑选出了10万公斤种子。
    至此,袁主任总算松了一口气。可季节不等人,过了小满就要用
夏播棉种,他当机立断,马上向何北涧县、辽宁黑山县发出加急电报
,求购15万公斤夏播棉种。
    9日早6时,4名采购员急匆匆踏上了北去的列车。11日,从河北
省和辽宁省分别传来讯息:河涧县的8万公斤优质夏播棉种已全部装
车启运;黑山县的棉种也已落实,即日可以发货。12日中午,从河北
省开来的两辆满载棉种的解放卡车就驶进了区社大门。
    区供销社决定,立即把棉种分到受灾村庄。10万公斤春棉种,按
原来的收购价收费;后进的夏棉种,按收购价的半价供应给农民。
    短短5天时间,东营区急需的25万公斤棉种全部落实,18万公斤
棉种到了群众手里。重灾后的棉农无限感激党和政府的关怀。他们手
捧籽粒饱满的种子,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