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89.06.03
【期号】= 130
【标题】= 六户镇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做得好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曹文东
【专栏】=
【正文】=
 

六户镇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做得好

曹文东  (1989.06.03)

   分级负责 层层承包 落实到人
    六户镇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做得好
    ●克服了重复建设浪费资金的现象 
    ●强化了旱能灌涝能排的“吞吐”功能
  ●调动了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如何解决水利设施管护不好造成的“年年花钱兴修水利、年年损
坏重复投入”的问题?东营区六户镇的经验和做法是:象抓水利建设
一样抓设施管护,切实做到建设与管护并重。
    这个镇的领导认为,管护好农田水利设施,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办
法。为此,他们从本镇实际出发,多次与农村干部调查研究,认真制
定并落实了一套“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办法”,把全镇大大小小的引水
渠道及渠道上的建筑物以承包的形式落实到人。管护办法明确规定:
干渠、支渠由镇上负责,斗渠由村里负责,农渠由农户负责。镇村两
级共选用了46名责任心强的中老年农民作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承包人
。镇政府和各村村民委员会分别与承包人签订“承包合同”,明确双
方的权利和义务。承包人的报酬根据水利设施的管护情况而定,奖优
罚劣。此外,这个镇还规定,承包人在本人承包的渠道上植树、种草
归个人所有。“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办法”实施以后,收到了显著效果
。从1986年起到现在,这个镇共184条、近40万米灌溉渠道和240余座
水利建筑物无一毁坏。全镇45000亩耕地水浇覆盖率达到100%,有70
多条近20万米渠道得到植树绿化和草木植被。田间水利设施渠通、闸
畅、四通八达、能灌能排、配套成龙。
    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有效管护,避免了年年进行重复建设造成的资
金上的浪费。据该镇水利站统计,从1986年到现在近三年半的时间,
全镇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每年可节省资金70万元。管护好水利设施,也
调动了干部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1987年以来,全镇筹集资金270
万元,先后建起了4处共3000亩蓄水库,总蓄水量达400万立方。水利
条件的改善,加快了浇地速度,也降低了用水成本。过去,全镇耕地
普浇一遍水需要10到15天,现在只需要5到7天;过去由于浪费多,每
亩水浇地成本高达7.8元,现在只需2.50元。(曹文东)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