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89.10.01
【期号】= 164
【标题】= 城关棉站访棉农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田国新 车英 仝兆阳
【专栏】=
【正文】=
 

城关棉站访棉农

田国新 车英 仝兆阳  (1989.10.01)

  城关棉站访棉农
  本报记者  田国新 车英 仝兆阳
    今年的棉花收购形势如何?9月16日上午,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
到利津县城关棉站卖棉的棉农。
    “今年交棉合算不?”记者问一位正在结算的棉农。
    “咋不合算。”这位代家村叫代白松的棉农告诉记者:“今年我
种了6.5亩棉田,第一次就卖了842斤籽棉,得款1101.6元,还有这
么多的奖售物资。”他一边说,一边把各种票子递过来给记者看。记
者看到,他卖的这421公斤籽棉,合了166.3公斤皮棉,每公斤单价5
.5095元,卖了916.23元;250.5公斤棉籽,每公斤单价7角4分,
又卖了185.37元;国家还给了他挂钩化肥116.4公斤,柴油8.3公
斤;县里呢,还另外奖给标准肥49.9公斤。
    这位农民还幽默地告诉记者说:你可别小看这一张张奖售票子,
现在市面上的化肥平议价差那么大,这票子里也有“含金量”呢!
    在棉库门口,有位老汉正从车上卸棉花。记者便同他啦了起来:
    “种了几亩棉田?”“10亩。”“咋种这么多?”“俺村浇水条
件不算好,种棉田比种粮田保险。”“能收多少籽棉?”“5000多斤
。”“咋收这么多?”“全都是地膜覆盖,产量哪能不高。科学这玩
艺,你不服不行。”“你打算卖多少?”“全卖。”
  “咋不留点卖高价?”“你没看墙上贴的《告全市棉农书》,今年
的棉价全省一样,哪都这个价,早卖了比晚卖强,省得折秤变色,卖
不到好价钱。”
    后来,得知这位老汉是马家村人,叫郭中祥。
    看卖棉,话卖棉,棉农个个笑开颜。他们高兴的是:国家说话算
数,每担标准级皮辊棉提了60元钱;今年卖棉好处多,除了国家奖售
的化肥、柴油外,每卖50公斤皮棉,县里还奖售15公斤化肥。这恐怕
就是今年农民愿种棉、愿卖棉的缘故之一吧。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