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0.01.27
【期号】= 198
【标题】= 黄河儿女
【版次】= 04
【版名】=
【作者】= 王善学
【专栏】=
【正文】=
 

黄河儿女

王善学  (1990.01.27)

  黄河儿女(散文)
  王善学
    去年五月,我告别了军营生活,转业到了河口黄河管理段。当时
,正值防汛护滩工程全面展开之际。为了尽快熟悉环境,我报到当天
就到工程工地。
    护滩工地尘土飞扬。积沙很厚,能见度很低。驱车难以行进,我
只好顶着逼人的炎热和风沙,步行数里来到了河口段工程指挥部。
    三间临时板房披着一件宽大的灰白色雨布外衣,同方圆十余里沙
漠溶为一体。房顶上高高飘扬着一面红旗,在这混蒙的世界里颇为神
圣,此情此景不由使我联想到了古代征战的兵营。风沙不时地卷进没
有门窗的板房,落在简易的草铺上。板房里又闷又热。我点起煤油炉
子,想烧点水让大家解渴。举手舀水时,才发现水桶里盛的是满满一
下子黄汤,比浆糊稀不了多少。这玩艺儿怎么喝呀?继续审视,这里
每件炊具都落满黄黄的沙土,连笼屉上的馒头也失去了本身的光泽。
    护堤员老张看透了我的心思。他回头从面袋里抓出一把面粉,撒
在水里,用勺子搅匀。不大一阵儿,一桶泥汤便清澈可鉴。
    我十分好奇,说:“用面粉澄清混水,这在高能物理上也没见过
。”
      “那是当然。这是治黄工人的发明创造,曾获国家级专利呢。
”话音未落,他自己先笑了。
    喝着清甜的黄河水,两位段长不无自豪,“这地方锻炼人哪,要
在内地,谁敢喝这黄泥汤?你先住下,这里生活可有趣了。我们存放
鲜菜、猪肉,都有一些绝招,足够你新鲜半年的。”
    我们的民族有着艰苦创业的传统,炎黄子孙为了求得生存,曾经
历过浴血奋战和创造性地改变自然的斗争,今天,用独特的办法适应
这独特的困难环境,应该感谢这些具有独特素质的人。他们是普普通
通的人,却有许多不普通的故事。
    护滩工程会战高潮期,正是麦收大忙时节,近30名生活在农村的
职工家属正期待着丈夫归来,把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金灿灿小麦收到
家里。然而,具有光荣传统的30名职工在治黄关键时刻,自觉服从大
局,听任家中麦子焦梢,也无一人离开工地。
    工务股韩股长日夜在工程现场,由于过度劳累他病倒了。工地远
离城镇,医疗条件很差,得不到及时治疗,连续数天高烧不退。当他
看到全段人员风餐露宿日夜苦战时,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这个经
过部队磨炼的老兵又一次再现了军人的风姿。他忘记了病痛,忘记了
疲劳,拖着极其虚弱的身体奔波在工程工地上。
    护堤班长老王年近五十,他年迈劲不减,坚持与青年职工同吃同
住,把三十年时光无私地奉献给了治黄事业。在一次卸运石料的作业
中,他不慎被石头把脚碰伤,他不声不响,坚持同大家一起把石料卸
完。当人们发现他跌坐在地上时,鲜血已流满脚面。……
    这就是治黄的干部职工。他们发扬了民族的吃苦精神。他们平凡
而伟大,可敬又可爱。我若有一支好嗓子愿为他们高唱赞歌;我若有
一支有力的笔,愿为他们写下这段五彩的历史。
    啊,黄河,我们民族的骄傲,您养育了多少优秀儿女!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