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0.01.06
【期号】= 192
【标题】= 黄土地的呼喊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王圣锋
【专栏】=
【正文】=
 

黄土地的呼喊

王圣锋  (1990.01.06)

   黄土地的呼喊
    本报记者  王圣锋
    黄河三角洲在无私地养育着她的儿女。我们本应珍惜它的恩泽,
合理利用这片风水宝地。然而,有些单位和个人却任意乱占、滥用土
地,挥霍、浪费土地,任意切割大地母亲的肌肤,情景触目惊心。
    请看以下事实:
    “想致富先修路,路旁栽上‘摇钱树’”。刚刚走出封闭的自然
经济的人们,不顾一切地在公路沿线建房开饭店、旅社、商店、车场
。现在,我市共有各种等级的公路500多公里,沿线违法乱占地的单
位和个人不下3000家,占地4000亩。还有不少人以此作为据点,不断
地向周围侵蚀……
    在乡镇企业发展的热潮中,一些村办企业占地不办手续。有的因
盲目上马,经营不善,亏损倒闭,结果占用的耕地变成了废墟。其中
取土毁地最严重的窑业在我市就有158处,35%的未办用地手续,仅
利津县22处窑厂就违法吃去土地1479亩。
    办企业没资金,经商没门路,卖地可谓一本万利。对这种杀鸡取
卵之举,许多人却趋之若鹜,感到名正言顺。某村将37亩地卖给市金
属公司,不办征地手续,村干部理直气壮地说:“他们愿意买,我们
愿意卖,谁也管不着。”
    随意占地现象也时有发生。某化工企业随意圈地130亩,而土管
部门只批给了19亩。从外省引进的某厂未经批准即占地90亩,而仅批
给了25亩。
    令人费解的是,个别领导以言代法,某些项目仅凭领导一句话就
占用大片土地。东营区某村不办任何征地手续,就建了两个窑厂。土
地管理部门过问时,村干部振振有词,搬出领导的话作为他们违法乱
占土地的挡箭牌。
    1988年秋天,垦利县宁海乡张西村用两台泥浆泵在一片土地上取
土,淤积宅基地。黄色泥浆流动,仿佛在抽大地母亲的血液。昔日稻
花飞香的田地被挖去深3米、面积30亩的一大“肥肉”,它好似张着
血盆大口,不知吞噬了多少人的饭碗。
    由此可见,违法乱占滥用土地现象在我市已相当严重。对五花八
门的违法乱占滥用土地的案件,土地管理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感到
难度太大。为什么呢?分析起来,除了普遍的国土观念和法制观念淡
薄外,很多人头脑中还存在着盲目的土地优势感。他们认为,我市土
地多得很,多占点、浪费点也没啥。
    其实,我市土地是经不起如此折腾的。更何况,土地优势在逐渐
减弱。我市土地面积117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35亩。虽然人均占
有耕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荒碱地面积大,产出率很低。建市几年
来,我市耕地平均每年以7万亩的惊人速度锐减,今后随着我市经济
的发展和油田开发建设,耕地锐减还会加速。仅1984年至1986年就减
少耕地29万亩,相当于12.46万人在三年间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
    有人可能会想起黄河每年能造地3万亩,但是随着黄河入海口的
固定和拦门沙的排除,造地能力在逐年减弱。同时,新造地近期不能
开发利用,又比较偏僻,要开发成片耕地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去年
全市新增人口21416人,人均占有新造地1.4亩,达不到现在全市人
均占有耕地水平。从总体上看,我市土地在大幅度地减少。另外,我
市较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作为共和国的财富,我们不能独自享用,
要站在全国的大局上统筹兼顾。现在,我们再也没有理由为这片共和
国最年轻的土地而盲目乐观了!
  我们脚下的黄土地为我市和油田开发建设默默地奉献着,也为那些
乱占滥用土地的现象而痛苦地呻吟着。走出东营,放眼全省、全国,
人地矛盾加剧,土地危机日显,我们的土地忧患意识和法制观念应在
这严酷的现实面前树立起来。因此,国土观念和《土地管理法》的宣
传教育刻不容缓,建立强有力的土地管理和监察网络势在必行。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