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0.03.28
【期号】= 216
【标题】= 壮怀激越争气歌  胜利管件厂无缝三通出口新加坡
【版次】= 01
【版名】=
【作者】= 张金康
【专栏】=
【正文】=
 

壮怀激越争气歌  胜利管件厂无缝三通出口新加坡

张金康  (1990.03.28)

   壮怀激越争气歌
    胜利管件厂无缝三通出口新加坡
    本报记者 张金康
    九十年代的第一春,胜利管件厂生产的无缝三通首批运往新加坡
。这类产品出口在我国尚属首例。消息传来,从厂长到工人,无不为
之高兴万分。
    这个厂是东营区胜利镇王营村的村办企业。前几年,主要生产管
道弯头供应胜利油田。1988年5月,他们在省外贸部门提供的情报中
获悉:四年之前,美国来我省要求提供系列管件产品,只因三通接头
没能找到生产厂家,这个系列中的弯头等其它部件的出口均受钳制。
他们经过分析认为:三通既然是国际市场紧俏商品,销路必然不成问
题;如果利用自己的设备和技术生产这种产品,拾遗补漏,肯定能给
本厂换来大量外汇。
    没承想,他们经过一番考察后,心凉了半截。原来生产无缝三通
需要很高的工艺技术和精密的检测手段。在这之前,我市曾有几家企
业都先后瞄上这个冷门儿,跃跃欲试。结果都没攻克技术上的难题,
败下阵来。前车之鉴,后人之师。何况比技术、比设备,胜利管件厂
与之相差太远。但两位厂长又想:虎穴里抱回的是虎子,龙潭中牵出
的是龙种。难度越大,越能证实国际市场行情之好和上这个项目的必
要。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办法总会有的。他们三下青岛外贸考察信
息;二上河北学习技术,聘请技术人员;一进北京请专家论证。得到
可靠数据后,立即委托省外贸从美国要来生产三通的标准,开始试制
样品。试制样品,谈何容易。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决不单纯是人力与物
资的投入;精神上的挫折也曾使一些人产生了动摇。眼看工资发不上
,有的工人卷起铺盖,另攀高枝去了。后来人们回忆说:“看那阵儿
,要不是郭厂长肚量大,早垮了。”
    失败的苦楚之后,往往是成功的喜悦。失败38次后,样品终于在
第39次试制中诞生了。1989年7月,他们收到了来自美国的检测报告
单:抗拉强度72779英镑(国际标准为60000英镑),延伸率34%(国
际标准为30%),曲服点52444英镑(国际标准为35000英镑),均超
国际标准。产品通过了最挑剔的美国检验机关,得到了权威性地认可。
    几个月后,新加坡的外商慕名而来,不加思索地与这个名不见经
传的小厂签订了购进100吨无缝三通的合同。胜利管件厂的首批无缝
三通已运往新加坡。第二批也正集装就道。没有金刚钻,照干瓷器活
。胜利管件厂用他们顽强的拼搏精神奏响一曲壮怀激越的争气歌。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