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0.03.18
【期号】= 212
【标题】= 愿悲剧不再发生—又一起逼婚剧引起的思考
【版次】= 03
【版名】=
【作者】= 景华 海林
【专栏】=
【正文】=
 

愿悲剧不再发生—又一起逼婚剧引起的思考

景华 海林  (1990.03.18)

   愿悲剧不再发生
    —又一起逼婚剧引起的思考
    垦利县西宋乡22岁的李玉兰是村里公认的一位好姑娘,不仅长相
好,心眼也好。几年前她与本村一男青年自由恋爱,情投意合,山盟
海誓订终身。但是,她父母知道后嫌男方太穷,坚决反对这门亲事。
李玉兰苦苦哀求,曾双膝跪下以祈求父母成全他们,但遭到的是指责
和打骂,并被无情地关在家中。不久父母便给她另许一门亲,一门“
门户相当有前程”的“亲”。李玉兰彻底绝望了。22岁,人生的路上
有多少个美丽的春天在召唤着她,然而,她却再也看不到了——在一
个寂静的夜晚,她痛苦地走上了绝路。这仅仅是农村女青年抗婚自杀
现象的一个缩影,我们在对8个乡的35例女青年自杀事件调查中发现
,象李玉兰这样因父母逼婚而走上绝路的占70%以上。
    这是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在价值观念日益深化、法制观念日益
增强的今天,这出演了几千年的逼婚与抗婚的悲剧却仍未最终落下帷
幕。在农村,女儿要嫁的男方的家境是否富裕,彩礼是否丰厚,这成
了婚姻天平上的一个超重量的砝码。有些父母想要女儿以出嫁为契机
进入富贵之门,或是自己发上一笔小财。李玉兰的悲剧正是在这种背
景下开始的。应该承认李玉兰是个有胆量有追求的青年,她执著地追
求自己的幸福。她不屈从于父母的安排,不羡慕物质上的享受,她要
的是真正爱情,这样的青年是可敬可爱的。针对父母的逼婚她反对过
抗争过,但她最终失败了,她是被封建意识的浓浓黑烟吞浸掉的。在
这里她又显得如此软弱如此孤单。她似乎是以自己肉体上的毁灭,做
了最后的表白,但我们毕竟是生活在有纪有法的社会主义国度里,唯
一能保证她幸福的是法律,而她单单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也就是她
的悲剧之所在。
    年轻的朋友,拿起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吧,真正的幸福会得到的。
    (景华 海林)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