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0.04.25
【期号】= 224
【标题】= 重提“同甘共苦”
【版次】= 04
【版名】=
【作者】= 邢发
【专栏】= 杂谈
【正文】=
 

重提“同甘共苦”

邢发  (1990.04.25)

  重提“同甘共苦”
  邢发
    前几年,同甘共苦这个话题渐渐淡漠了。最近党中央做出了“关
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决定,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传统作风
又风行全国。
    “同甘共苦”是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光
荣传统,是我们的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一件法宝。战争年代,我们党
靠着与人民群众“同苦共苦”的精神,才得到万众拥戴,克敌致胜。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也是靠着“同甘共苦”的精神,与群众同心同德,
过关夺隘。事实证明,我们的党员干部只有愿意与人民群众“同甘共
苦”,才能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
    最近我在电视机里看到江泽民总书记下基层和群众一起吃食堂。
我想,这样下去,这几年的“紧日子”,大伙是会愿意一起去过的。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里,一些贤明之士也在强调要“与民同乐”。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不是已被千古
传诵吗。不过帝王将相的“与民同乐”不过只想与民同“甘”,而实
实在在不愿与民共“苦”。其中绝大多数是要“苦”民“甘”已。秦
始皇的“阿房宫”,慈禧太后的“颐和园”就是绝好的佐证。
    历史发展到今天,共产党人从历史的教训和自身的经验中确实体
会到加强与人民群众鱼水情谊的重要。但是当打天下时那种艰苦磨难
的阵痛过后,个别人与人民群众就只想“同甘”而不想“共苦”了。
甚至每每先天下之“甘”而“甘”,后天下之“苦”也不想共了。久
而久之,感情淡漠了,关系疏远了,渐渐地也就腐败变质了。
    谢觉哉说过: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所创造出来的“甘”,我们是
“同”了,但工作人员不要“同”得太多;过去的“苦”,我们是“
共”了的,现在物质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民需要的增长的“苦”,我
们不要“共”得太少。多么发人深省的教诲呀!
    在治理整顿、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还需要广大
党员干部通过“同甘共苦”的精神去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起一种血肉
联系,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会无往而不胜。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