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0.04.25
【期号】= 224
【标题】= 昔日盐碱滩  今朝变绿洲  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进展快
【版次】= 01
【版名】=
【作者】= 蒋亚平 贺跃进
【专栏】=
【正文】=
 

昔日盐碱滩  今朝变绿洲  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进展快

蒋亚平 贺跃进  (1990.04.25)

  昔日盐碱滩  今朝变绿洲
  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进展快
    国家立项的农业开发区之——黄河三角洲,自1988年以来,开发
工作进展顺利,昔日荒凉的盐碱滩,正在逐步变为一块块新的绿洲。
    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省境内。这里土地资源丰富,现有耕地593
万亩,还有可开垦荒地550万亩,草地21.4万亩,浅海滩涂270万亩
,负10米以内浅海面积600万亩。黄河入海口处每年新淤土地3.4万
亩,预计到本世纪末可新增土地40万亩。该地区发展农、林、牧和海
水养殖、海洋捕捞潜力很大。长期以来,这里淡水资源贫乏,旱、涝
、碱、潮害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黄河三角洲由于地处胜利油田腹地,随着油田的逐步发展,这里
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农业开发大有可为
。1989年,国家和山东省把黄河三角洲列为黄淮海地区开发的一部分
,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一年开发稻田27万亩,平均亩产400
公斤。今年,国家根据黄河三角洲的条件,又增加了一部分开发资金
。计划近3年国家和地方共投资1.1亿元。山东省为此制订了“以水
利建设为龙头,以中低产田改造和草场建设为重点,以增加农产品社
会有效供给为目的,大力发展粮棉生产和食草牲畜,进行引水、改碱
、种草、养畜、加工”的开发方针,充分利用现有基本设施,做到开
发一片,见效一片;建设一片,完善一片。在水利建设中,重点抓引
黄和蓄水工程的建设,现已设计流量为450立方米/秒的骨干工程一
处。蓄水工程已具备2.5亿立方米的能力;准备再兴建6座300至900
万立方米的小型平原水库。黄河三角洲的农业开发计划,改造中低产
粮田8万亩、棉田12万亩,开荒种稻9万亩。同时继续扩大开荒植棉的
面积,今年仅此即投资4050万元,部分县已与烟台、威海、青岛三市
签订了联合开荒植棉27万亩的合同,到今年5月,总开荒面积可达到5
0万亩。
    畜牧业主要以增产肉、蛋、奶为主,新建人工草场6.7万亩,改
良草场2.9万亩,畜禽良种场4处,封育天然草场14万亩。
    为了搞好黄河三角洲的农业开发,山东省除重点抓了农业科技服
务体系的建设和农业机械的配套建设外,还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
,调动地方和农民的开发积极性。目前,农民已自筹资金5000万元投
入开发。预计到1991年黄河三角洲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5亿公斤、
棉花50万担、肉类1000万公斤,产值将达6.8亿元。
      (蒋亚平 贺跃进)
    (转自《人民日报》)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