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0.05.12
【期号】= 229
【标题】= 黄河之水天上来  乐安之源不尽流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尚保三
【专栏】= 崛起的新地
【正文】=
 

黄河之水天上来  乐安之源不尽流

尚保三  (1990.05.12)

   黄河之水天上来  乐安之源不尽流
    若论起对水的需求,恐怕没有几个地方能与东营市相比。是呵
,在东营,抗旱浇地要用水,改沙治碱需要水,石油开采要注水,地
方工业离不开水,人畜饮用还要有水……据统计,仅胜利油田一天就
需注水40万立方米,全市年需水量高达10亿立方米以上。难怪一位新
华社记者感慨地说:水,是黄河三角洲的生命线!
    水在东营如此重要,但遗憾的是,由于小清河以北均属咸水区,
全市却没有多少可以利用的地下水。大量的用水从哪里来?“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天上”来的黄河水,源源
不断地滋润着乐安(广饶历史上名为乐安)之地,给黄河三角洲带来
了一片生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成为东营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源
泉。
    波涛滚滚的黄河,流经黄河三角洲地区长达128公里。多年来的
黄河水情资料表明,黄河进入三角洲境内的平均年径流量为417.8亿
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为973.1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为91.5亿
立方米,年平均流量为1400秒立米,最大洪峰值为10400秒立米。据
估算,我市每年可引用黄河水90多亿立方米。这足以表明,丰富的水
资源,也是我市的一大优势。
    黄河的水资源是丰富的,但河水的运行又是不平衡的。由于黄河
地处我国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途经9省,沿途长达5464公里,每逢用
水高峰季节,黄河三角洲往往受上游用水量逐年扩大和干旱少雨等原
因的影响,每年的5至6月份,经常出现河水断流。怎么办?群众自有
回天力。为保证淡水在三角洲长流不断,早在建国初期,东营人民就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兴修了大量的引水、蓄水工程,不断增加引黄
蓄水能力。麻湾闸的建成,就是当时中国水利史上最大的一项工程。
特别是东营市成立以来,先后修建了双河灌区、打渔张十二支过清、
河口区南北水源等十几项大型水利工程,扩建了胜利、曹店、王庄、
麻湾等6座大型引黄闸,兴建了一批蓄水水库。到目前,全市(包括
油田)已有较大的引黄工程13处,总引水能力达320秒立米,有大中
型平原水库和各类蓄水工程70余座,总库容量达3亿立方米,基本保
证了市和油田目前用水量的需求。
    随着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东营市的用水量将会大大增加,预
计“八五”期间年需水量将增加一倍多,达到25亿立方米。然而,尽
管水的矛盾更加突出,但只要我们充分发挥黄河水源这一优势,在引
水蓄水上狠下功夫,就一定会使黄河之水不尽流,工农业用水有保障!
            (本报记者 尚保三)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