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0.05.30
【期号】= 234
【标题】= 芦花飘舞漫天雪  苇浪起伏涌金涛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杨荣寅
【专栏】= 崛起的新地
【正文】=
 

芦花飘舞漫天雪  苇浪起伏涌金涛

杨荣寅  (1990.05.30)

   芦花飘舞漫天雪  苇浪起伏涌金涛
    在黄河三角洲五彩斑斓,众多的野生植物世界里,芦苇以其旺盛
的家族和独特的经济价值独树一帜、压倒群芳,成为我市的一大宝贵
资源。
    黄河三角洲上,绵延着八百里成方连片的芦苇。盛夏时节,“啪
啪”拔节的芦苇粗如拇,指高过丈余,无边无际,犹如一片绿色的海
,与滚滚东流的黄河水相映成辉。深秋一到,苇丛在阳光的照射下一
片金黄,秋风过处,金浪翻滚,瑟瑟有声,雪白的芦花飘飘扬扬,又
是一番迷人的景象。
    芦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就有多处对芦苇的描写,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就是对芦苇的描述。芦苇是多年生高大草本
植物,耐碱能力强,能在含盐量千分之八的土壤中生长,栽培简单,
无论是种子、地上茎,还是地下茎,都能繁殖。特别是芦苇那地下粗
壮密集的根茎,每年都要向周围伸展一米左右,加上茂密的苇杆和叶
片,根连根、杆靠杆,形成了一个防风和保持水土的整体。因而,黄
河口的人们都这样赞美芦苇:如果说黄河是三角洲的母亲,那么,芦
苇就是黄河三角洲的保姆。
    芦苇在我市有着“第二森林”之称。据有关资料介绍,全省约有
苇田近百万亩,年产苇子15——20亿斤,集中分布在南四湖、东平湖
和黄河三角洲。我市就有苇田30万亩,年产苇子3亿斤,可与南四湖
相媲美,成为仅次于南四湖的第二芦苇基地。也许是得自于黄河水的
哺育吧,我市的苇芦色泽好,纤维细,可用来制造优质纸和编织各种
精美图案的苇帘、苇席;花絮可用来填枕头,枕头松软舒适;苇根还
可入药。利津县利津镇马长河村,是一个仅530口人的小村,有苇田5
80亩,年产苇子87万公斤,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650元。
    黄河口的人民早就认识到了芦苇的价值,素来就有着开发利用芦
苇的习惯。建市以来,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组织、鼓励、引导群众发
展传统的苇编生产,不断增添花色品种,开拓市场,出现了家家户户
搞苇编,男女老少齐动手的喜人景象。他们编织的一件件精美的苇制
品,远销到日本、意大利、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外商的青
睐。据介绍,建市以来,我市苇编生产发展迅速,苇编工艺品由1985
年的十几个货号,发展到现在的上百个货号,年苇编制品出口额由19
85年的27.1万元,发展到1989年的350万余元,为国家换取了大量的
外汇。我市的苇编出口量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年出口量约占
山东口岸的三分之一,约占全国苇制品出口量的十分之一,丰富的芦
苇资源和传统的工艺吸引了外商,日本群马株式会社等客商曾几次来
我市进行考察,对我市的资源及利用赞叹不已。目前,我市已将芦苇
用于造纸、化工等,这标志着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到了一个新阶段
。(杨荣寅)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