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0.06.06
【期号】= 236
【标题】= 奇异草比比皆是  中药材取之不竭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张金康
【专栏】= 崛起的新地
【正文】=
 

奇异草比比皆是  中药材取之不竭

张金康  (1990.06.06)

   奇异草比比皆是
    中药材取之不竭
    黄河三角洲蕴藏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
    阳春三月,万物复生。第一个显出绿色的是中药茵陈。据药典载
,茵陈能清湿热,利肝退黄,是治疗肝病的必备中草药。1988年,上
海流行甲肝,一时间全国茵陈紧俏,价格上升到40元/公斤。但是在
黄河入海处,茵陈却一任春游者踩踏。成群的牛羊也寻觅这些刚露头
的青芽当点心。有识得此物的行家不无可惜地抱怨无人识宝。其实并
非如此,这里茵陈遍地皆是,采不胜采,年蕴量达200吨以上,在全
国居首位,但采集量还达不到1%。再者,采集茵陈季节性特强。当
地谚语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纵然是宝,无力采集
也是枉然。
    麦收季节,荒原上郁郁葱葱,草丛里时时露出团团紫色小花,透
出淡淡清香,沿迹寻来,是一株方茎绿草,沿挺拔的主干一圈圈托出
层层霞彩。待问得名字,禁不住让人大吃一惊。这默默无名草竟是医
治妇科病必不可少的中药益母草。据统计,我市的益母草年蕴量也在
150吨以上。
    大片的麦田里,农人为保护麦苗,不得不将一株株硬茎、小叶、
黄花结小豆角的杂草拔掉。殊不知这令人生厌的杂草竟是草药葶苈子
。大豆开花鼓角时候,豆田里常有一片片豆苗变黄。细细辨认,豆棵
上缠绕缕缕金黄色丝蔓。这些被农家当作灾害的吸附植物名叫菟丝子
,有补肾壮阳的药物功能,其价格比大豆高出一倍有余。
  数以万亩计算的芦苇是三角洲上的旺族,在广阔的荒原上几乎举目
皆是。但人们仅仅知道芦苇能编席,能造纸,它的药物功能却鲜为人
知。芦苇发达的根系又名地筋草,入药后根据剖制能破血,又能止血
,医药界称之为“血见愁”。至于我市藏有多少芦根、茅根,可以这
样说:要多少,有多少。
    在含碱很重的岭岗、村头扫起潮土能熬出扑硝;沟旁崖岭是车前
子的故乡;在草丛里穿行的牛羊身上沾满苍耳;出海的渔民能捕回海
龙;被人丢弃的蛤蜊皮(带纹)是中药瓦楞子;人们喜好食用的苦苦
菜是败浆草;还有栽种的生地、黄芪、沙元子;训养的鹿茸;培育的
牛黄……不夸张地说,只要你踏上黄河三角洲这块神奇的土地,要想
不接触中草药,就寸步难行。据医药部门统计,我市的中草药品种达
292种,足能编印一部《三百草纲目》。
    当记者采访我市医药部门时,谈到资源,他们脸上满是骄傲的神
色。可惜的是由于当前限于资金和缺少深层次加工,我市巨大的中药
资源尚不能充分开发利用。随着农业的发展,大片荒原被开垦,许多
药草失去生存条件,将日趋减少,这个矛盾也亟待得到妥善解决。 
    (张金康)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