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0.06.13
【期号】= 238
【标题】= 浓卤水中藏百宝 开采不尽“水晶宫”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田国新
【专栏】= 崛起的新地
【正文】=
 

浓卤水中藏百宝 开采不尽“水晶宫”

田国新  (1990.06.13)

  浓卤水中藏百宝 开采不尽“水晶宫”
    黄河三角洲的地下,不仅有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还有着
较大储量的卤水资源。这种集油、气、卤于一地的地下矿物结构,在
我国实属罕见!
    据美国应用卫星遥感技术探明:黄河三角洲有形成600多万吨原
盐生产能力的滩涂资源。山东大学经济地理系技术论证亦证明:在我
市180万亩滩涂面积中,可用于发展盐业生产的面积即达120万亩,占
全省尚未开发宜盐面积的2/3。据省地矿局勘测,莱州湾西侧滨海平
原地下80米以内,普遍分布3至4层卤水或盐岩,其卤水浓度一般在8
°B'e至10°B'e,最高达140°B'e,估算总储量达74亿立方米。
此外,在我市350公里长的海岸线上,每平方公里潮间带每年可生10
°B'e卤水16亿立方米;渤海沿岸海水浓度较高,一般2.5°B'e至
33°B'e,最高达4.7°B'e。可以说,在整个黄河三角洲沿海,除
黄河流路两侧附近,均有丰富的地下卤水分布,这是一项取不尽、用
不竭的制盐资源。
    制盐,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我市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干冷,夏
季湿热,春季干旱多风,秋季天高气爽。年均气温12.4℃;年均日
照2695.5小时;年均太阳辐射总量每平方厘米125千卡;年均蒸发量
1944.2毫米,而年均降水量仅601毫米,蒸降比为3.2∶1。这种气
候,非常适宜盐业生产。而且,我市还有着悠久的制盐历史。据史料
记载,明洪武24年(公元1391年),广饶沿海村民就开始晒盐,至光
绪20年(公元1894年),仅广饶王岗盐场每年运出盐就有7~8万吨之
多;道光29年(公元1849年),利津县永阜盐场拥有制盐沟滩442副
,至光绪6年(公元1880年),发展到1321顷,相当于13万亩,成为
当时全国大盐场之一。由此可见,东营人民早就进行过大规模的盐业
开发,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制盐经验。
    面对这宝贵而丰富的盐业资源,勤劳的东营人民并没有等闲视之
。建市后,我市明确提出:应把发展盐业和盐化工作为黄河三角洲的
一个战略重点。山东省也把今后全省盐业发展的重心移到了东营市。
仅1988年,省市两级立项盐田开发项目共10个,总规模为57万吨,占
当年全省立项新增规模的1/6。目前,广饶的18万吨盐场改造滩池工
程和东营区5万公亩盐场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至“八五”初期,全
市可形成70万吨原盐生产能力,“九五”初期,全市总生产能力可达
到220万吨。
    盐,民生不可缺,工业不可无。美国一科学家对盐的应用范围曾
作过统计,说它有14000种功用。正是这种广泛的用途,又为发展我
市的盐化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仅就海水而论,其中所含化学元素近
80种,目前我国可提取钠、镁、钾、溴、碘等重要化学元素和铀、锂
、铷、铯等微量元素。海水制卤提取食盐后,这些化学元素以更大的
浓度存在于副产品——苦卤中,它们又是极好的化工原料。近年来,
我国大力开展苦卤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当前从海水中提取多种化学元
素的重要途径。主要产品有氯化钾、溴、卤块、芒硝、硫酸镁、钾肥
、镁金属等。铀、锂等微量元素含量虽少,但若把所有苦卤都利用起
来,总量是可观的!
    浓卤水中藏百宝,开采不尽“水晶宫”。黄河三角洲地下的这座
“水晶宫”,必将被勤劳的东营人民置于地上,成为一颗灿烂的明珠
——盐业盐化工基地。
  (田国新)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