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0.07.18
【期号】= 248
【标题】= 立体交通成网络  大道通天任驰骋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刘保国
【专栏】= 崛起的新地
【正文】=
 

立体交通成网络  大道通天任驰骋

刘保国  (1990.07.18)

   立体交通成网络
    大道通天任驰骋
    我市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和铁路、机场设施,为黄河三角洲和胜利
油田的开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建国初期,这里7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几条自然形成的
羊肠小道。六十年代,浩浩荡荡的石油大军开进了黄河三角洲,为支
援油田的开发建设,由国家投资修建了从东营到淄博辛店的东辛三级
公路,这也是全省的第一条沥青路。东营这才有了一条与外地交往的
主要通道。
    但直到建市前,东营的公路建设仍然落后,有数的几条公路都是
油田修建的生产路。从道路密度看,1984年全市每百平方公里仅有公
路14.9公里,大大低于全省每百平方公里23.5公里的水平。所辖的
滨港、辛河和北六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均属三级以下公路。由于路面
老化严重,断头路、卡脖子路段较多,人们称当时这里的公路交通只
有一个半出口,市和油田每年约3亿吨的物资,主要靠这一个半出口
流进流出!辛河路广饶至基地段高峰期各种运输车辆日流量达1.6万
多台次;几条主要交通干线都超负荷承压。一年间交通事故就发生千
余起,有时一次交通事故就中断堵塞交通长达24小时,被堵塞的近万
台车辆排成一条几十公里的长龙!
    东营要振兴,公路须先行,人们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明白了这个道
理。市和油田领导下定决心,超前发展交通!
    经过公路建设者们的艰苦奋斗,短短六年,我市公路建设就发生
了令人瞩目的喜人变化。六年来,市和油田共投资3.412亿元,新建
改建了9条干线公路,使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838.41公里,其中一
级公路94.6公里,二级公路335.3公里,三级公路631.4公里,四
级以下公路772.6公里,油田专用路890.9公里,是建市前公路总里
程的三倍。目前,我市已形成以黄河胜利大桥为枢纽,以东王、辛河
、博新、永馆、滨孤等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专用公路为经络,
贯通黄河南北,南与江、浙相联,北与天津、北京贯通,西与惠民相
接的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其中黄河以北的干线公路从建市初期
的24.5公里,发展到现在的235公里。全市好路率由建市初期的51%
上升到现在的85.8%,垦利、广饶两县的好路率达98%以上。
    1988年,费孝通、钱伟长、于光远等著名专家来我市视察时,对
公路建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东营市的公路建设是超前的,为黄河
三角洲和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仅如此,我市在铁路和航空建设上也有了良好的开端。东营至
张店和济南的铁路已运行多年,东营机场(标准二级)达到了通航条
件。初步形成的立体式交通网络,必将在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中发
挥更大的作用。   (刘保国)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