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0.07.18
【期号】= 248
【标题】= 群雁高飞头雁领——记建林乡万尔庄党支部书记李言成
【版次】= 03
【版名】=
【作者】=
【专栏】=
【正文】=
 

群雁高飞头雁领——记建林乡万尔庄党支部书记李言成

  (1990.07.18)

   编者按: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
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摆在农村
基层党组织和每一个农村党员面前的新课题。今天,本专栏刊登了市
优秀共产党员李言成、朱俊娥甘愿吃亏、勇于奉献的事迹,他们出色
地向党交了一份答卷。
    群众常说: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这说明了群众对党支部的
信赖和希望。当前农民想的是脱贫致富,盼的是搞好服务,我们基层
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牢记
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坚持走
共同富裕的道路,为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无私的奉献。
    群雁高飞头雁领
    ——记建林乡万尔庄党支部书记李言成
    黄河尾闾茫茫的荒原上,座落着一个绿荫掩映的偏僻小村——垦
利县建林乡万尔庄。这个四年前还是个出了名的穷村,如今在垦利县
富得出了名。这一转变是怎样实现的呢?万尔庄的群众把他们的变迁
与党支部书记李言成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
    1986年,李言成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带领群众走出了
一条共同致富的路。他根据本村人穷地少、群众大部分是“蔬菜之乡
”寿光移民等特点,提出了发展庭院塑料大棚种植蔬菜的建议,经过
三年努力,1989年全村塑料大棚已发展到73个,仅此一项,人均纯收
入800多元,比1985年的人均收入翻了两番。而他自己却把当时在黄
河渡口红利丰厚的股份退掉、把收入可观的铲运机卖掉,买了一台泥
浆泵,为村里挖了一个两万立方米的水库。有人说他,别人想挣钱都
找不到门,你却把摇钱树向外扔。他坦然地回答:“自己成了万元户
、十万元户,也不是共产党员的光彩,我的目的是让全村人都富起来!”
    “全村人都富起来,就是共同富裕,不让一户掉队”。这位受
文化教育不多的汉子,对“共同致富”倒是解释得实实在在,他为这
一目标不懈地努力着。村民高士祥的妻子病重住院,李言成建议为他
解决了300元困难补助,并组织党团员轮流帮助他家管理菜棚,使其
当年同样获得了较高收入。
    1987年,群众种菜热情正高,可偏偏市场上农膜、竹竿短缺。于
是,李言成一面组织“科学种菜服务队”,加强指导,一面担当起了
采购员的角色。他先后到济南、潍坊等地购来物资,保证了群众急需
,并逐步实行了农膜、竹竿、良种、化肥、农药五统一供应制度。19
89年的春天,为建水塔、安自来水管,解决群众种菜浇水难,他把为
儿子盖房结婚的1000元钱和沙、石、砖料贡献了出来。他既主持规划
、设计,又具体实干,当水塔矗立,自来水流进了家家户户时,他却
累得病倒了。群众心疼地说:“你为大伙操碎了心。”李言成说:“
为群众着想,带头实干,这是村干部的天职。”
    今年6月份,被县长诙谐地称为“摩天岭”的县万亩水稻开发试
验区一段艰难地块的渠坝上,一个小草窝棚已存在了一月有余,只有
夜间那时隐时现的微弱灯光才使人们知道没断过住人。这里就是万尔
庄的集体稻改农场,这小草棚便是李言成的住所。
    事情就好象是在有意锻炼和考验李言成一样,他好不容易克服了
群众中重菜轻粮的错误思想,承包了县稻改开发的150亩土地,要办
个集体稻改农场,谁知那里竟是难以上水的至高点,这倒也对了李言
成那不怕硬的倔犟脾气。他扛着铺盖卷,在那个小草棚里一住一个多
月,直到150亩稻田苗全苗旺,他才放心地撤出了“摩天岭”。有人
对他说:“在家种好菜、挣点钱,照样可以吃大米,何苦再受这番累
。”李言成却说:“我们是农民,只有首先搞好粮食生产,才能为国
家多做贡献。”
    李言成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他的一言一行体现了一个共
产党员的高风亮节,是万尔庄共同致富的领头雁。
            (本报通报员)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