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0.07.14
【期号】= 247
【标题】= 健全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 发挥集体家庭两个积极性  刘村集体经济实力愈加雄厚 农民家庭生活日益富裕
【版次】= 01
【版名】=
【作者】= 田国新
【专栏】=
【正文】=
 

健全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 发挥集体家庭两个积极性  刘村集体经济实力愈加雄厚 农民家庭生活日益富裕

田国新  (1990.07.14)

   健全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 发挥集体家庭两个积极性
    刘村集体经济实力愈加雄厚 农民家庭生活日益富裕
    本报讯 河口区太平乡刘村不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
步健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新机制,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家
庭经营积极性,使集体经济实力由薄变厚,农民由穷变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冲散了“大帮轰”,调
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到1984年,刘村摘掉了“三靠村”帽子。
但是,由于集体经济薄弱,路无钱修,电无钱接,水无钱通,房(学
校)无钱建。面对这些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难题,村党支部和村委会
深深感到:村级集体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没有力量为农民提供服务
,群众有意见,工作难开展,只有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把
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家庭经营的积极性都充分发挥出来,农村经济才
能展翅腾飞。于是,他们把发展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摆上重
要位置,先后办起了米面加工厂、砖厂、机械挖塘公司、贝壳矿、劳
务队等企业,使集体经济由大包干初的“分文皆无”发展成“百万富
翁”。
    刘村的集体经济壮大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依靠集体的力量推
行社会化服务。1986年,村小学进行校舍改造,村里拿出12万元建起
了两排六配套的校舍。1987年,为解决行路难的问题,村里又投资25
万元,修了一条15华里长的柏油路。1988年,为解决村民浇地难、吃
水难,村里又拿出14万元,修了10个小型水库和一个高标准蓄水池。
几年来,刘村用集体优越性去推动农民家庭经营积极性,不仅为农
民解决了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成了全村农民奔小康的“助推
器”。农民买电视机,村里给一半的补贴;农民盖新房,村里廉价供
给砖;一年一度的农业税、各种提留,村里也为农民承担一半;就连
农民需要的化肥、农药、良种、柴油等各种生产资料,村里也统一购
买。
    “大河无水小河干,大河有水小河满”。刘村集体经济的发
展,为村里的社会化服务提供了经济实力,也推动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如今,刘村集体年纯收入60多万元,公共积累达120万元,人均
年收入连续5年超1000元,去年,人均收入达1603元。(田国新)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