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0.08.29
【期号】= 260
【标题】= 悠悠千年文明史  吕剧故乡文化兴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邱玉兰
【专栏】= 崛起的新地(26)
【正文】=
 

悠悠千年文明史  吕剧故乡文化兴

邱玉兰  (1990.08.29)

   悠悠千年文明史  吕剧故乡文化兴
    我们东营市有着引以自豪的文化遗产,有着基础扎实、别具特色
的文化优势。
    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东营大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广饶县有160多处古代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就有10多处。其
中傅家遗址是目前鲁北地区最大的原始社会中、晚期文化遗址;王村
遗址是鲁北地区罕见的从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经商周延王秦汉
的多种文化遗址。
    广饶还有2处被《中国名胜词典》收录于内的名胜古迹。一处是
北魏孝昌四年刻的皆公寺北魏石造像。石像为一浮雕弥勒佛,高3.4
6米。弥勒佛赤足直立于莲花座上,法相庄严慈蔼,衣纹舒展流畅。
另一处是广饶南宋大殿。该殿始建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现存
正殿3间,绿瓦朱甍,木结构,歇山式,为山东省内稀有文物。
    如果说,古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是历代劳动人民力量和智慧的结
晶,是古代灿烂文化的象征。那么,东营近代民间文化艺术则是我们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广饶的民间歌舞就有《短穗花鼓》
、《跑驴》、《罗汉秧歌》等20余种;利津的《金钱灯》、东营区的
《打老虎》等民间歌舞也都有100多年的历史。
    值得东营人骄傲的是,东营区牛庄镇是吕剧的发源地,时家村的
时殿元是吕剧的创始人之一。吕剧自形成以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如
今已誉满全国,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
    建市以来,我市的文化艺术事业发展迅速,成绩斐然。
    戏曲工作者为振兴吕剧付出了辛勤劳动,我市吕剧的创作、演出
水平不断提高。广饶、垦利、利津三县都成立了吕剧团,能演出40余
个剧目,每年演出450多场,观众近百万人次。垦利县吕剧团创作演
出的吕剧《考丈人》拍成电视片后,荣获1988年全国电视戏剧片三等
奖。吕剧故乡——东营区牛庄镇的吕剧团经常深入乡村演出,被农民
誉为庄户剧团。1989年,该团表演的吕剧《离婚计》代表东营市参加
全省首届计划生育文艺调演,一举荣获4项奖。
    在文化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方针的指引下,我市的文艺
创作日益繁荣。现在,全市有各类专业作者50余人,业余作者300余
人,省级各文学艺术协会会员45人。各类文学艺术创作作品如雨后春
笋,并多次在省内获奖;近10个戏剧、文学、美术作品登上了全国专
业评比的殿堂,捧回了一个个奖杯。
    在改革的大潮中,文化艺术走进了农村的千家万户。农民开始追
求新的精神生活。他们拿起笔来,写诗、作画、练书法,农闲时节排
演各种文艺节目。一些乡镇还办起了农民诗社,他们以诗当歌,歌颂
美好的新生活。全市已有39个乡镇建起了文化中心,161个村办起文
化大院,农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我市的两家报社、两家电视台、一家电台不仅是新闻发布中心,
而且是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为人民提供精神食粮的重要阵地。东营电
视台的扩建工程正在进行。183米高的广播电视发射塔已经巍巍耸立
在东城。此项工程完成后,全市人民可以清晰地收看电视节目。如果
节目安排满,可开5套电视节目和3套立体声广播节目。
    当前,我市文化工作虽然还面临着缺设施、缺资金、缺人才等困
难。但是,伴随黄河三角洲的经济腾飞,东营的文化艺术事业必将迎
来万紫千红、百花盛开的春天。(邱玉兰)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