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0.09.08
【期号】= 263
【标题】= “七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版次】= 04
【版名】=
【作者】=
【专栏】=
【正文】=
 

“七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1990.09.08)

   “七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七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在全党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下,在市
委、市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关于改革和发展教育的一
系列指示精神,以及市“教育兴市、科技兴业”的战略方针,坚持教
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团结一心,坚持改革,开拓
进取,使“七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打下了地
区教育体系的基础。
    基础教育稳步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依法实施。
    “七五”期间,我市基础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普及了初等教育
。一九八九学年度,全市有普通高中12所,在校生8254人;初中113
所,在校生63705人,比八五学年度增加12639人;小学1162所,在校
生131767人,比八五学年度减少32005人;幼儿园1244所,在园儿童3
2977人,比八五学年度增加15606人。一九八九学年度,全市普及初
等教育的“四率”为:适龄儿童入学率98.6%;学年巩固率98.5%
;毕业率98%;学前儿童入园率86.7%。
    一九八九学年度,全市每万人口中学生数:高中66.87人,初中
516.16人,小学1067.65人。
    根据东营市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意见,“七五”期间,全市57
个乡镇分三批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取得了初步进展。一九
八九学年度,全市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82.6%;其中首批实施义务
教育的20个乡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0%;市、县(区)驻地八镇为
91.7%。
    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市盲聋童学校已基本建成,一九九○年招生
。各类职业技术教育低水平起步,“七五”期间有了迅速发展。
    “七五”期间,通过调整中等教育结构,提高各类职业教育在中
等教育结构中的比重,使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一九八九
学年度,全市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5371人(普通中专1357人,职
业中学2674人,技工学校1340人)比八五学年度增加3203人;各类职
业技术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39.4%,比八五学年度增长1
8.8%。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由原来的5个专业发展到26个专业。一九
八九年,全市每万人口中有职业中学(中专)学生21.67人。各类职
业技术教育坚持为东营市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方针,面向我市实际
,培养了一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八五——八九年度,各类职业技术
学校共毕业学生3321人,其中,中专(含中等技术学校、中等师范学
校783人;职业中学(中专)2538人。各类成人教育呈现出健康发展
的好势头。
    “七五”期间,全市(含油田)有8618人报考高教和中教自学考
试,其中高教6768人,中教1850人;通过考试,有5342人共获得2273
5张单科合格证书;526人取得大专学历,有820人取得中专学历。到
目前,全市共有3096人正在参加高、中教自学考试。
    农民教育在巩固发展扫盲成果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农民文化技术
教育。“七五”期间,全市农村共扫除少、青、壮年文盲13948人,
其中保教脱盲4711人,农村少、青、壮年文盲率已由八五年的6.9%
下降到九○年的2.3%;举办乡镇农民文化技校54所,培训农民1045
36人,村办农民文化技校702所,培训农民88745人;全市社会力量办
学125处,培训5335人。
    充分利用卫星电视教育的有利条件,积极发挥电视大学的多功能
作用。“七五”期间,市电大共培训了18个专业635名毕业生,短期
培训800人次。师资队伍建设走出新路子,全市教师的整体素质显著
提高。
    “七五”期间,我市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我市实际,通
过整顿管理和培养培训,走出了我市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路子,全市师
资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在师资培养方面,八六——九○年,通过
毕业生分配,全市共新增大中专师资2737人,其中,大专1826人,中
专911人。在师资培训方面,全市共有3636人考取高、中师函授(含
音像教育),其中大专2042人,中专1594人。有1352人获高、中师函
授学历,其中大专546人,中专806人。
    “七五”期间,通过教师专业合格证书考试,全市有352人获得
专业合格证书。其中,中小学285人,幼儿园67人。深化学校内部管
理体制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对全市教师队伍的“双向选择
”、定编整顿,精减教师879人。通过以上措施,使全市教师的学历
达标率有了显著提高。教师的学历达标率,高中由八五年的12.98%
提高到九○年的近40%;初中由八五年的5.7%提高到九○年的33%
以上;小学由八五年的62.3%提高到九○年的72.05%。我市教师
的学历达标率已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重视民办教师待遇的提高。“七五”期间,全市共有492名民办
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在编民办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已由八五年的62
.3%下降到九○年的56.9%。一九八九年,全市民办教师的平均工
资,小学为851.5元;中学为974.8元。一九九○年实行提高民办教
师待遇的新办法后,教师待遇将有较大幅度提高。通过职称评定,全
市评出高级教师(高级讲师)118人,一级教师(讲师)711人。全市
现有特级教师5人。重视加强师资队伍的思想建设,强化师德教育。
“七五”期间全市有449人获全国、省、市级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
作者称号,其中全国级39人,省级81人,市级329人。教育投资不断
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市直学校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类教育事
业体系的框架初步确立。
    “七五”期间,建立并实行了市县(区)人民教育基金制度,进
一步拓宽了教育经费来源,教育投资逐年增长。八五——八九年,全
市地方教育投资总计23861万元。其中,国家用于教育的投资19532万
元;社会对教育的投入3057万元;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用于教育的经
费356万元;个人交纳的教育费916万元。国家用于教育的投资占财政
总支出的18.95%。一九八九年,国家用于教育的投资(含教育附加
)5731万元,比八五年增长172.3%。
    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建市初,全市农村中小学共
有校舍24782间,其中危房3522间,黑屋子14554间,二者占校舍总数
的70%。“七五”前期,全市投资5400多万元,新建学校831所,占
学校总数的70%;新建校舍17066间,占校舍总数的72%;改建校舍6
681间;新建大门1035个,厕所4129间,垣墙161035米,购置课桌凳1
36976单人套,开辟操场2687009平方米;六配套学校达1123所,占学
校总数的93.8%。农村中小学校改于一九八六年底通过省检查验收
,受到省的表彰奖励。
    城镇学校校舍改造近几年进展迅速,成绩显著。截止九○年八月
,全市城镇学校校改已筹资4930万元,占总投资计划的88%;开工面
积13.7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9万平方米,已完成总任务的80%以
上。广饶县、河口区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战,已于今年七月份以优良的
成绩通过了省城镇学校校改首批验收。市直学校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七五”期间,市投资五千多万元,新建和完善了市电大、财校、体
校、农校、师范(新校)等五所大中专学校及市劳动技校、商业技校
二所技工学校;新建了市一中、实验小学、盲聋童学校等中小学校。
学校内部设施建设有了一定进展。“七五”期间,全市新建仪器实验
室600个,其中实验室293个,仪器室357个,仪器设备投资220万元;
全市有5所学校实验室达到一类标准,有5个乡镇的48个学校达到二类
标准。市直学校的建设和县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我市地方各类学校
教育事业体系的框架已初步确立,一批骨干学校正初步形成。学校勤
工俭学工作低水平起步,“七五”期间有了较快进展。一九八九年全
市勤工俭学纯收入214.9万元,比八五年增加31.9万元;有校办工
厂31个;校田1671亩;有1230所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勤工俭学开
展率比八五年提高20%;一九八九年全市勤工俭学收入学生人均占有
10.64元,比八五年增加8.1元。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
,为东营市和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七五”期间,我市重视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全市教师共有
35篇论文在全国、省级刊物发表。先后成立了8个学科的教学研究会
,发展会员697人,培养了一批教研教学骨干。全市各学校共有116名
学生在全国、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其中全国级18人,省级108人。
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我市培养了一批高、中级专业
人才。在人才输送培养方面,八五——八九年,全市共录取大专生39
13人(本科1319人,专科2594人),中专4769人。成人大中专输送培
养9966人。在人才分配方面,八五——八九年,全市共分配大中专毕
业生4631人,其中,大专2169人,中专2462人。
    成人大中专毕业6475人;自学考试大中专毕业1346人。此外,县
、区职业中学(中专)毕业学生2538人;普通高中毕业学生14161人。 
(市教育局供稿)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