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0.09.01
【期号】= 261
【标题】= “龙江风格”今又现——全市抗灾救灾系列报道之四
【版次】= 01
【版名】=
【作者】= 张松  曹文东
【专栏】=
【正文】=
 

“龙江风格”今又现——全市抗灾救灾系列报道之四

张松  曹文东  (1990.09.01)

   “龙江风格”今又现
    ——全市抗灾救灾系列报道之四
    本报记者  张松  曹文东
    当年,一曲《龙江颂》风糜全国,龙江人识大体、顾大局、舍己
为人的高尚风格,广为世人称赞。如今,这种风格大发扬,在灾后的
东营大地上又谱写出新的篇章!
    在黄河三角洲遭受罕见的天灾之后,同居一方土、共饮一河水的
油田各单位和广大职工,立即伸出了温暖的双手,无偿地援助了大量
的资金和物资。殊不知,他们同样也严重受灾。然而,他们还是尽最
大的努力,为灾区人民提供多方面的帮助,要车有车,要机械有机械
,要人有人,一切为地方抗灾开绿灯。
    抗灾中,灾区人民群众的高尚风格,更是难能可贵。东营区南展
区域有2.5万亩粮田被水淹,而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开那座位于垦利县
郝家乡境内多年未用的清户闸,使水流至广蒲沟,排入广利河。可是
,提开此闸后,还须从侧面新挖沟渠取直引流。郝家乡的群众得知后
,立即组织人力,在自己的棉田里挖出了一条宽4米、长200米的排水
沟,让洪水从这里奔泄而去。河口区四扣乡余丈村沿着沾利河种了3
里地长的芦苇。打苇箔,搞苇编,是该村经济来源的主要渠道。不久
前,当他们发现苇草阻水而导致沾利河泻水不畅时,该村便组织了20
多名劳力,在齐腰深的水里苦战3天,把长势喜人的苇子抹根割了个
净光。河道行洪加快了,而该村为此而减少数万元的收入。
    令人高兴的是,一些个体户在这次抗灾中也展现出全新的风貌。
利津县集贤乡有1万多间房屋掀了瓦,急需到外地运瓦修缮,但乡里
实在没有多少车辆承运,此事被该乡驻地的一个体运输专业户得知后
,他立即串联了47个运输专业户,放下家里的活计,主动接过了这个
任务。他们跑寿光,奔淄博,日夜兼程,多少钱买来多少钱卖,不仅
没赚一分钱,还搭进了油钱和时间。尽管如此,他们没有一个人有怨
言,还说:“这个时候讨价还价想发财,昧良心!”
    这是多么朴实的话语,这是多么高尚的风格!我们有这样一些顾
大局、识大体、团结互助的好干部、好群众,还有什么样的灾害不能
战胜呢?!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