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0.10.17
【期号】= 274
【标题】= 闪光的青春——记河口区劳务办下派干部魏景山
【版次】= 03
【版名】=
【作者】= 吴书华
【专栏】=
【正文】=
 

闪光的青春——记河口区劳务办下派干部魏景山

吴书华  (1990.10.17)

   闪光的青春
    ——记河口区劳务办下派干部魏景山
    河口区劳务办公室业务科长魏景山,今年5月份下乡包村,来到
太平乡西华村。
    西华村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群众生活相当艰苦,
魏景山一进村,就放下铺盖,升起炉灶,扎扎实实地与农民群众同吃
同住同劳动。锄草、割麦、施肥、播种、敛公粮、普查人口,样样都
干。有时,他活跃在田间地头,一边劳动一边调查;有时,他坐在老
农家炕头上,与老农促膝谈心,问寒问暖;有时,他又出现在乡村小
学校的讲台上,为全村小学生讲赖宁的事迹雷锋的故事……。
    今年村里有20来户农民因春季生产投入比较大,眼前不仅买化肥
买农药手里缺钱,就连日常生活也很难维持。魏景山知道后,他先从
自己家中弄来大米、面粉、食油等分给几家特别贫困户,以解燃眉之
急。同时向乡党委政府和区民政局反映了情况,得到了妥善解决。另
外,他又帮村里联系了2万元贷款,解决了买化肥和农药的问题。
    魏景山常想,要想真正挖掉西华的穷根子,单纯弄几个钱,买几
吨化肥、农药,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关键是应给村里制定一个切实
可行的长远规划。于是,他与村干部一起跑遍了全村每一块土地,分
析多年来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因地制宜地制定了规划方案:第一是发
展庭院经济。魏景山发动大家种上了黄瓜、菲菜等,一年下来,哪个
户也得收入800元以上。第二是扩大棉花种植面积。村南村北有不少
花碱地,每年种杂粮收入偏低,今年他发动人们改种了夏播棉。第三
是改造盐碱地,引水种稻。村周围盐碱地很多,可发动农民在春秋两
闲时间里开垦改良,两年定能造出四、五百亩优质稻田。第四是办好
乡村教育事业,帮助乡里为西华村办起了农民夜校。
    魏景山为西华村的农民做了大量好事,赢得了他们真诚的拥戴和
赞誉。 (吴书华)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