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0.10.20
【期号】= 275
【标题】= 庄户人心头的明灯
【版次】= 03
【版名】=
【作者】= 田国新  王洪君
【专栏】=
【正文】=
 

庄户人心头的明灯

田国新  王洪君  (1990.10.20)

   庄户人心头的明灯
    田国新  王洪君
    在河口区四扣乡,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子,多数农民靠拣破烂
维持生计,人称“物资回收专业村”。这就是二吕村。这个村1988年
人均粮食只有8公斤,1989年开垦了150亩稻田,人均粮食才上升到55
公斤。这个村的集体经济薄弱,加上管理不善,1989年人均债务147
.25元。
    1989年10月,由李玉春、于德全、白明组成的省总工会扶贫小组
风尘仆仆来到这里,二吕村的村史掀开了不同寻常的一页。为了弄清
村里的真实情况,工作组的同志走遍了家家户户,短短一个月时间召
开了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四十多次。片片真情换得了村民们的信赖,大
家都觉得上边来的干部与咱农民一条心,心里话都愿跟工作组的同志
讲。到后来,工作组的同志用不着走出户外,天不亮就会有村民来敲
门;夜里十二点多了,这里还是灯火辉煌。在二吕村的村民们看来:
这儿就是他们的主心骨,这儿的灯光格外亮堂,这儿就是他们心头的
“明灯”。
    经深入细致了解,二吕村之所以穷,这原因、那原因,最主要的
原因是短乏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带领大家治穷致富。工作组在上
级党委的支持下,按照严格的法定程序改选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新
当选的领导班子成员年富力强,充分体现了党员和群众的心愿,村民
们无不拍手称快。
    为了改变村里的贫穷的面貌,工作组的同志与村委、支委一道,
身先士卒,带领村民在三千亩盐碱滩上大干,开发植稻三百亩,今年
为二吕村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特大丰收。工作组还帮村里成立了联营
建筑公司、联运社和井下服务队,预计今年收入可达6—8万元。二吕
村渐渐脱去了贫穷的外衣,装备上了汽车及部分施工机械,修建起横
贯二吕村东西的大路,为二吕村未来的经济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工作组还帮助解决了三家“特困户”的
困难:帮助军属刘长新家解决了当兵三年没有补助的问题;帮助王顺
三之子安排在油田井下服务队工作,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帮助盖学义
家养起了鸡、羊,一年可收入2000多元。
    工作组的同志以高度的党性和神圣的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他们
深入群众、为群众办实事,他们以实际行动在当地村民中树立起了共
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党需要这样的干部;人民需要这样的公仆。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