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0.11.10
【期号】= 281
【标题】= 黄河秋汛与正觉寺决口
【版次】= 04
【版名】=
【作者】= 朱青杰
【专栏】= 黄河口风情录
【正文】=
 

黄河秋汛与正觉寺决口

朱青杰  (1990.11.10)

   黄河秋汛与正觉寺决口
    ○朱青杰
    黄河——黄河三角洲的母亲,她生育了这块大地,也哺育着这里
世世代代的人民。然而这个母亲,可不是一味的温柔、慈祥,一年里
,她要发三次脾气,这就是常说的“伏汛”、“秋汛”和“凌汛”。
在这几个时期,如果她的儿女们不好好地尽“赡养”之责,就会遭到
严厉的惩罚。
    对我们地处黄河尾闾的东营市来讲,尤以秋汛最为严峻。夏秋之
交,是黄河流域多雨季节,上、中游四十多条支流和千万条溪川的集
水都汇入她的怀抱,形成四百乃至七百亿立方米水量的滚滚洪流奔腾
而来,一入我市,流向急转东北,紧接进入了由东营区麻湾村至垦利
县宋家庄这段60余里长的窄河道,其中最窄处不足400米,是黄河上
有名的“窄胡同”。
    解放前的27年间,黄河在我市境内曾决口20次,其中八次发生在
秋汛期,尤以1937年正觉寺(麻湾)决口为最惨烈。正觉寺是原莆台
县境内黄河右岸滩区的一小村(现村址已在河内属东营区龙居乡境)
,隔堤与麻湾村毗邻。1937年秋,河水猛涨,滩地坍隔严重,很快坍
至正觉寺村,由于旧政府的腐败和河防部门的疏忽,古历七月十六日
,正觉寺村被坍入河中,至七月二十六日十一时,大堤在麻湾村决口
。滔天大水,吼叫着破堤喷出,口门很快裂宽到六点五华里。像万匹
脱缰烈马,咆哮着东南而下。一两米高的水头压过去,把大流中的陈
家荒、南北贾王等二十多个村庄吞没,尔后大水迅速漫溢,几天后小
清河也因大水注入而泛滥,使蒲台、博兴、利津河东(今垦利县)、
广饶和寿光北部的5000多个村庄、400多万亩良田变成了一片汪洋!5
0余万人民陷入苦难之中。
    古历七月底,正是秋禾临熟待收季节,大水过后,满坡的庄稼付
诸东流,村庄墙倒屋塌,黄水里到处漂浮着人畜的尸体和家什衣物。
挣扎到高处的难民,也是妻离子散,衣食无着,露宿野营,呼天叫地
,其悲惨真是目不忍睹……
    解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创了人民治黄新篇章。其
间虽然经受了1958年的10400立方米/秒的大洪水,1969年结冰封河7
7天“三封三开”的大凌汛,1976年的12次罕见的大洪峰,但由于党
和政府的关心及黄河防务部门带领军民共同奋战,都抗了过去,确保
了黄河安全渡汛。
    黄河安危事关大局,“不防一万,就怕万一”,我们要吸取历史
的教训,再接再厉,时刻不放松,永保黄河安全。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