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0.12.08
【期号】= 289
【标题】= 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队进村了,宣讲员和农民聚在一块儿,七嘴八舌,开怀畅谈,于是,便引出了这篇——乡村夜话
【版次】= 01
【版名】=
【作者】= 张松 郭本东 陈乃平
【专栏】=
【正文】=
 

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队进村了,宣讲员和农民聚在一块儿,七嘴八舌,开怀畅谈,于是,便引出了这篇——乡村夜话

张松 郭本东 陈乃平  (1990.12.08)

   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队进村了,宣讲员和农民聚在一块儿,七
嘴八舌,开怀畅谈,于是,便引出了这篇——
    乡村夜话
    11月24日傍晚,河口区六合乡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队的5名宣
讲员来到了闫家村。
    7点多钟,村委办公室里挤满了人。乡党委书记程景坤说明来意
后,大家便你一言我一语地打开了话匣子。村民李德良说:“眼下,
有些人生活富裕了,可精神却空虚了,这回搞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得好
好解决这个事。”老村干部李玉云说:“也不知这‘社教’咋搞法?
说实话,一听搞‘社教’,俺就想起六四年那一段,心里直犯嘀咕。
”闻听此言,程景坤忙站起来解释说:“您放心,这回搞的社会主义
思想教育和六四年的‘社教’根本不是一回事。这回主要是对广大干
部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进一步
搞好农村经济,绝不是搞运动整人!”“那俺就心里有底了。”这位
老干部眉头上的“川”字舒展开了。
    屋外寒气袭人,室内却热气腾腾。人们越说越激动,心里话不住
地往外倒。74岁的老党员董茂岭说:“这些年咱村里可真是变了样,
现在的光景跟前些年比强多了,住砖瓦房,吃细粮,穿的戴的真鲜亮
,看电视坐在炕头上,要不是社会主义,咱庄户人哪有今天的好日月
。”“可不。”一位中年男子接过话茬:“还是那首歌唱得好,社会
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地位高就应该觉悟
高,就得想社会主义事,干社会主义活,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最要紧的!”
    说着说着,不知不觉已到了深夜12点,可发言的人还是争先恐后
不断茬。(本报记者 张松 本报通讯员 郭本东 陈乃平)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