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0.12.15
【期号】= 291
【标题】= 地处穷乡僻壤的西刘桥乡人民勒紧腰带投入巨资,兴修水利苦干一年,终于——告别贫水史  粮食翻了番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王圣锋  黄功霖
【专栏】=
【正文】=
 

地处穷乡僻壤的西刘桥乡人民勒紧腰带投入巨资,兴修水利苦干一年,终于——告别贫水史  粮食翻了番

王圣锋  黄功霖  (1990.12.15)

   地处穷乡僻壤的西刘桥乡人民勒紧腰带投入巨资,兴修水利苦干
一年,终于——
    告别贫水史  粮食翻了番
    本报记者  王圣锋  黄功霖
    初冬时节,我们来到昔日贫水的广饶县西刘桥乡采访。登上跃进
沟引水大堤,放眼望去,只见条条方田里一望无际的麦苗郁郁葱葱,
过去干涸的盐碱荒地如今已是“麦田碧连天”。过往的老农不时对着
麦田指指点点,颔首称赞,我们对该乡兴修水利一年就实现粮食翻番
,也兴奋不已,感慨万千……
    该乡位于我市的东南部,濒临渤海,海拔低,土质多系粉沙土壤
。31个村的4.2万亩可耕地由于长期干旱的影响,都土质碱化严重。
加上近年来海水不断侵蚀,使地下淡水深埋在80米以下。造成地表浅
水因含盐量大不能用,地下水位深,打一眼深井需二三百米、投资五
六万元,农民无力负担。多年来,别说农田灌溉,就是人畜吃水也无
法解决,成为我市有名的贫水区,农民群众祖祖辈辈只好靠天吃饭,
粮棉产量一直处于低而不稳、风雨飘摇之中。遇到严重干旱就绝产,
1982年全乡小麦因干旱颗粒未收。近几年,尽管搞了些水利工程,但
全乡还有25个村、近3万亩的土地浇不上水,农业生产条件未有根本
改变。直到1988年,有的村还人均年占有粮食200公斤、收入80元。
    干旱贫水象幽灵一样困扰着西刘桥乡人民,人们年复一年贫困依
旧。水,成了制约该乡农业发展的“拦路虎”,广大农民盼水望眼欲
穿。
    1988年,县委派年富力强的尚观华同志来到该乡担任党委书记。
一踏上这块贫瘠的土地,一股强烈改变这里落后面貌的责任心和使命
感,促使他心急如焚,经常苦思冥想。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他和乡
党委、乡政府的同志做出决断,抓住县里进行引黄河水进入该乡北部
预备河的良机,兴修大型的跃进沟北水南调工程。工程计划大力扩大
原来预备河岸扬水站的扬水能力,修一条长3700米、深6米以下的引
水段和1300米长的引水渠,把水顺跃进沟向南调至老淄河,再向各村
辐射。该工程需投资240万元,动土35万立方。由一个乡承担如此巨
大的工程,这在广饶县水利史上是空前的。显而易见,一个穷乡如此
之举,肯定会困难重重。但乡领导横下一条心:全乡总动员,勒紧腰
带拔穷根!
    决心下定,立即行动。1989年4月,春寒料峭,工程就拉开了战
幕。工程需要巨额资金,县里扶持资金140万元,其余资金乡里自行
解决。倍受贫水煎熬的广大农民,尽管生活相当贫困,但一听说缺资
金,便踊跃集资,倾其所有。仅十天工夫,就集资165万元,每人55
元,全乡2.9万人分文不少地送到了乡里。工程占地140亩,施工中
淹没庄稼450亩,广大群众不讲条件,不计价钱,要人出人,要物有
物……
    工程进行中,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接踵而至。该乡南高北低,为
使引水畅流,3700米长的引水段,需下挖6米多,最大过水断面达83
平方米,土质粉沙,易坍塌,用人工难以完成。15台泥浆泵进入工地
后,遇到的首要问题是高压用水。要完成引水段21万立方土的挖掘任
务,就必须有100万立方水作保障。此时,预备河已是停水断流之时
。为保证工地用水,他们横截预备河,把河里的所有尾水用6部抽水
机分5级提水,并动用几万方土修了一条地上渠,把水及时送到工地
。电源不足,乡领导又奔波20多天,新买发电机组一台,托关系找熟
人,组赁发电机组7台。7月份,泥浆泵施工遇到硬方,又遇到特大暴
风雨和洪水袭击,迫使工程缓慢下来。乡党委、乡政府及乡直部门的
十几名负责同志急了眼,一连吃住在工地2个月之久,先后跑遍了东
营、垦利、河口及黄河修防段等单位,借来了15台泥浆泵,强化措施
,加快进度,很快由原来的日进量1800立方猛增到9000立方。
    进入10月,修筑引水渠又出现了难题。情况紧急,时不待人。为
确保引水当年受益,让农民种上宜时麦,乡领导又三奔东营,四上油
田,请来可在泥水中作业的3台大型进口推土机和一台大型进口挖掘
机,奋战四昼夜,完成了引水渠的修筑任务。至此,整个工程胜利完
成,共拆除旧桥3座,新建石拱桥等大小建筑物14座,深挖6米以下的
引水段3700米,修筑扬水站前出水渠1300米。把原来的扬水站扩建为
5个机组,配套功率775千瓦,提水能达到6.5个流量,成为全县最大
的扬水站。
    这时各地种麦结束,黄河水停放,预备河断流。怎么办?他们立
即向打渔张灌溉局紧急求援,对方被该乡战天斗地的精神所感动,破
例专门为该乡放水10天。10月11日,是西刘桥乡人民难以忘怀的日子
。这天,甜甜的黄河水破天荒地流到这里,人们蜂拥而至,争先恐后
一睹放水盛况。不几天,全乡就抢播了3万多亩小麦。
    秋种结束,全乡又乘胜前进,马不停蹄地进行了一步到位的农田
水利配套工程。共疏挖中沟23条,条田沟805条,疏挖老淄河故道225
0米,平整土地2万亩,动用土方90万立方,修建桥、涵、闸等建筑物
95座,形成了干、支、斗、农渠四配套、纵横交错排灌自如的农田水
利网络。全乡达到大中型水电站8座,装机容量1285千瓦,4万多亩土
地7天就能浇灌一遍,彻底结束了贫水的历史。
    辛勤的汗水,换来丰硕的成果。今年全乡粮食总产达到1845.5
万公斤,比历史最高年产量的去年翻了一番,单产440公斤,比去年
翻一番半,棉花达到150万公斤,比去年增长66%。乡党委书记尚观
华高兴地说:“随着贫水历史的结束,我们还针对土地过于零碎、不
利耕作的状况,调整了土地,为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基础。科学种田也
受到农民青睐。现在全乡的农业生产进入了一个大变革时期,农业生
产正在由自由种植向计划种植,由粗放经营到集约化经营,由传统农
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昔日一穷二白的贫水区将会变成美丽富饶的鱼
米乡。”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