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1.01.05
【期号】= 297
【标题】= 追车夜访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田国新
【专栏】=
【正文】=
 

追车夜访

田国新  (1991.01.05)

   追车夜访
    本报记者 田国新
    老早就听说,一到冬天,广饶农村就出现一些农民车队。农民们
靠一头牲口和一辆地排车,从事夜间贩运发了财。我决定追车夜访。
    12月12日夜,我住进了广饶南部东辛公路旁的一家客店,凌晨3
点,我便起床问打更的店老板:“有农民的车队打这路过吗?”“有
,刚才还过去一伙呢。”我急忙跑出小店,追赶那支车队。
    我跑上公路,隐隐约约地听到不远的前方,有吱吱扭扭的车轮辗
雪声,那声音婉如一支动听的小夜曲。我加快了脚步,终于追上了那
支农民车队。噢,车上装的是稻草,高高的,夜里看去,象座小山。
赶车人叫齐泽水,陈官乡斗柯村人。我们没用寒暄就攀谈起来。“这
稻草从哪买的?”“从垦利。”“往哪卖?”“临淄农村。”“他们
买这做啥?”“菜农打草苫子。”“几天跑一趟?”“三天。”“一
趟赚多少钱?”“老弟,不瞒你说,一个来回少说也赚50元。”老齐
正说在兴头上,忽然,前边一个女人的赶驴声打断了他的话。我又轻
声问他:“老兄,这车队里还有女人?”“老弟,那是我老婆,她也
赶着一台车。”原来,他家拴了两台车,两口子一人赶一台。我又问
:“干这种营生的,仅你们村吗?”“哪呀!全县多着呢,能有几百
台车。不信你在这等着,后面还有好多。”我告别了齐泽水,站在公
路边,耐心等待后面的大“部队”。
    凌晨5点,公路上果然又隐隐约约出现了一座座“小山”。那“
山”慢慢由北向南移动着。我快步迎上去,经打听,赶头车的把式叫
郑洪雳,是石村乡东关村人。令我不解的是:他们拉的不是稻草,而
是农家烧火做饭用的麦秸。
    “拉麦秸做啥?”“卖呀!”“谁买?”“临淄的造纸厂。”“
这是你家的麦秸吗?”“不是,自家那有这么多,全是收的。”“几
天跑一趟?”“两天。”“能赚多少钱?”“四五十块。”“你跑了
不少趟吧?”“没几趟,我干得晚了。人家一入秋就干的,已经赚近
两千元了。”我又问:“你们为什么专在夜里走,是不是怕有关部门
看见不让?”闻此,郑洪雳笑着说:“你想到哪去了。我们抢在夜里
走,主要是路上汽车少,好赶路。”我又想起大“部队”一事,便问
:“你们村有多少户干这营生?”他有些不耐烦了:“你查吧。这伙
全是俺村的。”
    我告别了郑洪雳,站在路边数起来,好家伙,有一里多长,共44
台车。待我数完,东方已经吐出了鱼肚白。啊!天亮了,我的追车夜
访也结束了。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