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1.03.09
【期号】= 315
【标题】= 活跃的冯屋村大米市场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王文元
【专栏】= 东营市场
【正文】=
 

活跃的冯屋村大米市场

王文元  (1991.03.09)

   活跃的冯屋村大米市场
    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垦利县垦利镇“农副产品贸易公
司”于春节前在垦利镇冯屋村挂牌营业。从而使冯屋村的个体运销大
米纳入了市场机制,在这里形成了我市第一个大米批发销售市场。
    随着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利用,垦利县的稻田面积迅速增加,广大
农民除上交国家和留有自用外,每年有上千万公斤大米等待外销。如
何解决当地农民卖粮难?商品意识较强的冯屋村人从1988年集资入股
联户办起了一个个稻谷加工磨坊,搞起了大米加工、收购、运销生意
,去年该村运销大米500多万公斤。但仅靠农民零散的销售、经营,
已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于是,垦利镇筹备办起了垦利镇“农副产品贸
易公司”,专门经营“黄河大米”。
    如今冯屋村的大米市场,每天上百辆的地排车或小拖拉机载着大
米和稻谷从全县各乡村络绎不绝地涌来。冯屋村这个只有90户人家的
小村有80余名男女劳力常年从事大米加工、收购、运销。在村前宽阔
的柏油马路边上有16个大型磨坊,这也是16个大米收购交易点,这里
每天机声隆隆,算珠噼啪。晶莹透亮的“黄河大米”,“哗哗”地装
满一个个印有“优质黄河大米”字样的米袋。农民拉来的稻谷加工成
大米后,可当场议价出售,也可以换成雪白的面粉,每天成产大米都
在3万公斤以上。为了扩大经营范围,农副产品贸易公司又在胜坨、
宁海、高盖等乡村设立了20多个大米收购点。他们买卖灵活,价格合
理,繁荣了粮食市场,解决了当地群众卖粮难。每天早晨,6辆“解
放牌”拖挂卡车从农副产品贸易公司满载着“黄河大米”过黄河大桥
运往北京、天津等地。(王文元)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