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1.04.24
【期号】= 329
【标题】= 抗日战争时期的夹河战地医院
【版次】= 04
【版名】=
【作者】= 陈乃平
【专栏】= 黄河口风情录
【正文】=
 

抗日战争时期的夹河战地医院

陈乃平  (1991.04.24)

  抗日战争时期的夹河战地医院
    在河口区六合乡大夹河村村头,有一座高高矗立的革命烈士纪念
碑。每当人们看到它,就想起长眠在这里的27位为抗日而英勇捐躯的
烈士,想起原清河军区夹河战地医院。
    清河军区夹河战地医院,原在寿光县清水泊,随着抗日根据地的
扩大,1941年春,迁至原利津县肖庙乡的大夹河村,在这里坚持了六
年的抗日斗争。
    当时的大夹河村,是利津县东北大洼里的一个村庄。这里系黄河
新淤之地,草深林密,群众基础很好,是理想的后防医院住地。战地
医院入村后,分散在了高和荣、牛成前等7户基础较好的群众家中。
乡亲们待伤员如亲人,把住房、衣被、粮食都献给了伤员吃用。他们
在院领导和村党支部的组织下,有的站岗放哨,有的外出购买药品,
连妇女和孩子们也都整天不住的为伤员推磨,洗军衣,整个大夹河村
,呈现着一派军爱民、民拥军、军民抗日一家亲的景象。
    当时的义和庄、陈家庄和八大组(永安)等地是渤海地区抗日的
主战场。我军在与数倍于我的日伪军作战中伤亡很重。战地医院每天
都接收大量伤员,先后接收了760多名伤员。这些伤员经过精心治疗
,大部分伤愈出院又分赴各个战场。继续抗击日伪。1941年秋,杨国
夫司令员在解放义和庄的途中,还专程来大夹河村看望伤员,高度赞
扬了战地医院的作用。但是,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人员少,有的危
重伤员抢救无效,也光荣牺牲在这里。
    夹河战地医院的重要作用,使日伪恨之入骨。他们多次对医院进
行围剿,医院在群众的掩护下,都顺利脱险。1942年秋,日伪准备对
战地医院进行扫荡,我地下工作者得知这一情报,立即报告了院领导
,村长王智征带领男女老少,一夜时间,在村东5华里处挖了14个地
下屋窖,将伤员和医务人员转移进去,使敌人的阴谋又一次落空。恼
怒的敌人将大夹河村包围起来,进行了残无人道的“三光”。使这个
村的群众受到了惨重损失。
    敌人走后,战地医院又回到了大夹河村,将被敌人烧毁的民房重
新搭顶修理,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随全国解放的大军,又踏上了新
的征程。
    战地医院在大夹河村坚持抗战六年,先后有安国平等35位烈士光
荣牺牲。
    全国解放后,有的烈士遗骨被亲人取走。但仍有27名烈士长眠在
这里。为了缅怀为国捐躯的烈士,教育子孙后代,河口区人民政府,
六合乡人民政府,大夹河村联合建立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坟茔。
现在,这里已成为河口区对群众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