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1.09.11
【期号】= 369
【标题】= 左右命运的人——记全国教育系统劳模、利津镇中学校长高明山
【版次】= 03
【版名】=
【作者】= 陈占龙 王炳春  王劭君
【专栏】= 崛起的新地
【正文】=
 

左右命运的人——记全国教育系统劳模、利津镇中学校长高明山

陈占龙 王炳春  王劭君  (1991.09.11)

   左右命运的人
    ——记全国教育系统劳模、利津镇中学校长高明山
    初见高明山,他正在利津镇中学校园里散步,就象一个悠闲谦和
的老校工。和他聊了几句,发现这是一个惯于主宰命运的人,对自己
的力量有充分的自信。
    1981年,高明山从虎滩中学调来利津镇任教育组长兼镇中学校长
。利津镇中学地处县城,附近很有几个寻衅闹事出名的,让人望而生
畏。学校摊子又大,难管理。怎么办?城里人能接受外来户的领导吗
?小痞子捣乱怎么办?弄不好,面子往哪里搁?……。然而,另一个
念头最终占据了他的头脑: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听从组织安排是一
名党员的起码标准。于是,他心一横,带上被褥走马上任了。
    都说头三脚难踢。高明山这头三脚踢出去了。他先召开党员会,
推心置腹,为全校共产党员人人心头烧起一把火。再开老教师会,让
这些执教几十年的人民教师看到自身价值,发誓为学校献出余热。接
着发动学校与县直机关,驻地村队开展“共建文明活动”和“家长学
校活动”,改善外部环境,取得社会各界支持。在学校内,抓住德育
这一关键,在不长的时间里,学校就有了生机。
    高明山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管理必须科学化。1988年,这个中学
率先试行《综合评估管理制度》,对教师的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考
核成绩与待遇挂钩。有奖有罚,毫不含糊。班级实行了《达标升级考
核制度》,学校领导还实行了《中层干部考评细则》。
    高校长自己早起晚睡,全部心思用在教育上。他妻子姚宗娥也在
这个学校任教,她一人挑起家庭的担子,还连续多年承担毕业班的政
治课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劳动,使她积劳成疾,几次晕倒在讲台上。
终于,在今年7月她住进医院。主治医师看完她的化验单,生气地说
:“什么时候了你才想起住院?难道你没人管吗?”站在一边的高明
山惭愧地低下了头。
    利津镇中学的风气在高校长的带动影响下,一天天好转,学校走
上正轨。有一领导干部的孩子在学校打架,最后,高明山一声令下:
开除!竟没人敢来找他说情。
    教师双向选择,让许多人感到头疼:如果一些人落了选怎么办?
思想不通甚至蛮缠怎么办?当时,高明山身兼利津镇教育组长、镇中
学校长两职。他下了决心说:“都怕担风险,利津镇的教育能上去吗?”
    经过调查、摸底,有24名公办教师落了选,针对这些人的不同情
况,分别做了重新联系位置商量调动或其他安排。有8名民办教师不
适应教学,干脆解除了聘约。事后,不服气者找上门来。横的,口吐
狂言;楞的,卷袖子伸胳膊;软的,送上几条香烟;哀的,泣不成声
。但高明山都没有为之所动。
    不过,“风波”刮一阵儿后也就没劲儿了,随之而起的是教学改
革的大潮。利津镇中学终于走出泥淖,踏上康庄大道。
    几年的功夫,这所中学名声在外,县直机关的子女都乐意到镇中
学读书。“省级校舍改造先进单位”、“山东省基础教育先进乡镇”
、“山东省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示范学校”……一串称号为利津镇中
学添了光彩。高明山也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通讯员:陈占龙 王炳春
    记者:王劭君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