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2.02.04
【期号】= 411
【标题】= 启明星
【版次】= 04
【版名】=
【作者】= 田国新 田居龙
【专栏】=
【正文】=
 

启明星

田国新 田居龙  (1992.02.04)

   (报告文学)
    启明星
    ○田国新 田居龙
      “站着是座山,躺着是条河……”一听到这支《大王人之歌》
,便想起一个人。
    他是土生土长的大王人,叫李建华。认识他,是因他那个在全国
赫赫有名的明星企业。就说1990年吧:在全省200多家造纸企业中,
市造纸厂的企业盈利、人均利税居全省第一;全省评上14个轻工部优
质产品,他占了2个;全省造纸行业仅评了一个“企业管理优秀奖”
,也叫他给独吞了。
    每个成功者的履历簿上,都书写着一段坎坷的经历,李建华也不
例外。1983年,全国的造纸行业一下子从潮头落到了低谷——市场疲
软,产品积压,使造纸行业从晴朗朗的白天走进黑灰色的夜幕。此时
,当过生产技术科长和副厂长的李建华,被推上了厂长兼书记的“宝
座”。刚过而立之年的他,上任伊始就给全厂400余名干部职工心头
点亮了一盏明灯:“要想让企业冲出低谷,并发展壮大,必须抓住时
机,增强企业活动,千方百计开拓全国乃至世界市场。”他说到做到
,上任三年的时间,吃掉了垦利、利津二家造纸厂,成了全市唯一的
造纸企业。
    1987年,李建华的造纸厂成了黄河三角洲乃至鲁北地区的一颗明
珠。他又把目光瞄准了国际市场。为这,他带领厂里的技术员、工艺
员到全省十几家造纸厂进行考察,到省外贸公司了解国际市场的信息
,终于找到了走向世界的突破口——卫生纸。1987年“七一”那天,
出口卫生纸的生产纸投入了生产。10天后,他的又一新产品走进了省
外贸公司。经过人家反反复复检验测试,该产品的各项指标好于全省
任何一家,省外贸公司立即同他签订了出口合同,并把他的造纸厂指
定为出口卫生纸的定点厂家。仅5个月时间,出口卫生纸115吨,出口
交货值46万元。产品成了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抢手货。
    李建华的眼光不错。当全国同行业的厂长经理象“小脚婆娘”走
路的时候,他竟迈出了令同行们望而生畏的一步:通过集资、贷款弄
来650万元巨款,新上了一条长网“1760”抄纸流水线和一台10吨锅
炉、一座3.5KV变压站。他的这一步竟一下子迈上了全省造纸行业的
明星宝座。1990年,他所领导的市造纸厂产纸11050吨,产值1750万
元,创利税722万元!
    李建华不愧是颗启明星。当全省同行业正在纷纷向他的明星企业
学习的时候,他又与香港宏大行合资创办“东营宏大纸业有限公司”
,总投资1500万元,成了全市第一家合资企业。其实,启明星的作用
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渴望,更重要的是给群星作出榜样,让群星灿烂
,争相发光。那些夜幕下的交易也在诱惑着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李
建华则以厂长兼书记的身份树起了一个光辉的形象。1985年,厂里搞
扩建,某打井队为了揽活给他送来一台录音机,被他拒绝了。1989年
厂里又搞扩建,某锅炉安装队又给他送了5000元钱,也被他拒绝了。
他不仅份外的不伸手,就是应该得到的“油水”,他也不沾。1986年
,厂里的产品获部优,按规定上级奖给他5000元钱,他把钱投到了企
业的扩大再生产上。1989年,他的造纸厂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又按
规定奖给他5000元钱,他又把钱用在了微机控制蒸煮等技改项目上。
他的这种举动,使全厂860名干部职工看清了他那颗心,同时也凝聚
了全厂860颗心。李建华点燃了全厂上下干部职工心头的明灯。那“
万家灯火”又共同映亮了市造纸厂这个明星企业。
    有人说,星星靠着太阳才能生辉。李建华则说,没有党就没有市
造纸厂和我李建华。此话不错,李建华先后荣获省优秀共产党员、劳
动模范,十几项荣誉称号,这无不包含着党和政府对李建华的公正评
价!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李建华按着自己设计的人生轨迹,执着地运
行着,运行着……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