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2.04.25
【期号】= 435
【标题】=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对我市企业产品质量问题的透视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王圣锋 张安祥
【专栏】= 观察与思考
【正文】=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对我市企业产品质量问题的透视

王圣锋 张安祥  (1992.04.25)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对我市企业产品质量问题的透视
    王圣锋 张安祥
    今年第一季度,市标准计量局对列入我市受检产品中的32种(类
)产品进行了监督检验。其中32种(类)59个企业生产的75个批次的
产品,经检验合格65个批次,批次合格率为86.7%,与去年第四季
度相比下降了1.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质量不合格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在这次检验中发现,方便主食品质量合格率为87.5%,棉纱为80
%,小麦粉仅为66.67%,白酒为60%,而挂面、食醋仅为50%。市
粮油食品厂无视产品质量,生产的挂面几次受检都不合格,却无动于
衷。自己无质量检测手段,又质量管理混乱,致使市食品厂的饼干、
利津供销社酿造厂的食醋不合格;广饶县大码头纺纱厂思想上对产品
质量不重视,不标明质量等级、棉纱不合格,有故意欺骗用户之嫌;
……。对此,有关的企业和部门不是不知道,但追求的只是本企业的
眼前利益,为此不惜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企业管理者持这种态度,产
品质量如何提高?
    也许有人说,我市多数企业刚刚起步,在生产起步阶段,就不能
在产品质量问题上有什么要求,认为只要有了钱,产品质量自然就能
上去,现阶段我市的产品质量只能如此,这是一种糊涂观念。企业即
使有了钱,而不去抓质量,产品质量照样上不去。市酿造厂、市造纸
厂的条件和我市多数企业相差无几,却能生产出省优或部优产品。由
此看来,就多数产品来说,我们不是不会造、造不好,而是不认真往
好造。这就是有关人员的质量意识差和缺乏企业家的眼光所致了。
    企业靠产品质量赢得信誉,开拓市场,而质量不合格,如同出了
故障的航船,迟早会在商品经济的海洋中搁浅,甚至翻船,真是“成
也萧何,败也萧何”。不少企业虽然知晓这些道理,把
  “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标语贴得赫然醒目,但是
,明知原料不合格或对生产工艺没把握,却要照常生产,如此生产质
量怎能合格?抓质量叫在口头上,停在行政命令上,对质量问题漠然
冷淡。一旦产品质量被“曝光”,这些人的“质量”这根麻木的神经
才开始绷紧,才痛定思危。当然,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那些未被
点名的质量漠然者如何醒来?我们认为,关键是让我市企业抓质量落
到实处,使企业走向市场,产生质量危机感,体会到“质量是企业的
生命”的真正含义,并把这种危机感变为整改的具体行动,内因一起
作用,比什么都灵,要真正发挥内因的作用。
    总之,对于长期困扰我市经济发展的产品质量问题,有道是:“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