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2.04.29
【期号】= 436
【标题】= 开拓者的歌——东营区物资局艰苦创业纪事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庄岩 邱玉兰
【专栏】=
【正文】=
 

开拓者的歌——东营区物资局艰苦创业纪事

庄岩 邱玉兰  (1992.04.29)

   开拓者的歌
    ——东营区物资局艰苦创业纪事
    本报记者 庄岩 邱玉兰
    1987年3月,东营区物资站刚开业时,唯一的资产就是一台价值2
.5万元的旧汽车。如今,这小小的物资站已发展成为下属6个公司、
一个站的物资局,固定资产达150万元,年创利润100多万元,人均1
万多元,连续4年被省物资局评为先进单位。当我们来到该局简陋的
办公室采访时,年过5旬的老局长王东洲深有感触地说:“这几年,
我们就是靠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精神发展起来的,靠职工们苦干实
干壮大起来的。”
    建站初期,14名职工借款买下了东赵村一家旅社的平房院落。当
时,院子里坑坑洼洼,下雨时就积满了水,大大小小的坑里还有鱼呢
!老局长王东洲就带领职工们利用班后休息时间整修院落。为了省钱
,他们到处去拣人家拆房扔掉的破旧砖瓦和水泥块。全站职工顶烈日
,冒酷暑,挥汗苦干,终于把院落修得宽敞平整。开始,他们主要经
营汽车,经济效益上不去,职工们都在焦虑。王东洲骑着自行车在市
场上转了几天,便发现了“新大陆”:东营基建任务重,需要大量建
材。他们立即上了建材经营项目。王东洲要求每个业务员骑自行车一
天跑5个建筑单位,记住负责人的名字,了解他们的需求,并送去本
站各种建材的价格表,同他们建立业务联系。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
经营便出现了新局面,用户越来越多,买卖越做越活了。
    物资局的经济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家业一年比一年大。在深化改
革,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全局各公司的自我约束能力明显增强。降
低消耗减少费用已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在职工心中扎下了根。一次,两位局长到青岛出差,同去的别的单位
的业务员给他们一起安排好每晚200元的客房。两位局长坚决退掉了
高级房间,住进了便宜的客房。金属一科科长刘亚波经常骑自行车到
建材市场了解行情,到用户单位了解需求,千方百计少花钱,多赚钱
,1个人年创利润达7万多元。
    到1991年,东营区物资局已有职工85人,人均年创利润1.35万
元,列全市同行业之首,在全省130多家县区物资局中名列前茅。企
业富了,局机关仍然在建站初期的平房内办公,还用着一台双排座客
货车。他们把钱用在支持各公司发展经营上,用在改善职工住房条件
上。
    现在,市内物资经营网点已有几十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东
营区物资局的全体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争创一流服务,争创一
流效益。今年首季,全局创利润2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2%,
仅用1年零3个月,就完成了第二轮承包3年的利润指标。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