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2.05.09
【期号】= 439
【标题】= 不争论 大胆地试 大胆地闯
【版次】= 03
【版名】=
【作者】= 周世德
【专栏】= 理论学习
【正文】=
 

不争论 大胆地试 大胆地闯

周世德  (1992.05.09)

   不争论 大胆地试 大胆地闯
    周世德
    邓小平同志针对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改革的需要,非
常明确地提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
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
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这是
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完整、精辟
的马克思主义论述。不仅对于当前深化改革、加速社会主义各项事业
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今后做好其它方面的工作,也
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
本观点的具体体现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小平同志提出的“
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就是强调认识实践性。通过大胆地
试、大胆地闯的实践,去认识真理、发现真理、检验真理,从而得出
科学的结论,问题不争自明。就是要我们以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为指导,去处理争论不休的问题。我们进行的改革
开放,是在中国这个特定环境中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国外无现成的
经验可供借鉴,国内无成型的路子可供遵循,只有大胆地试,大胆地
闯,通过人们的亲身实践,对如何改革、如何走好有中国特色的建设
社会主义的路子才能产生正确的认识,产生正确的理论、政策、办法
,得出正确的的结论。“判断认识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
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
能是社会实践。”(《毛泽东选集》第二版)
    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实践过程,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国
的社会主义事业进行了四十多年。这四十多年的实践,特别是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多年的实践,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进行旨
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改革等方面,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
验,也总结出了一些非常宝贵的教训。当前,在如何将改革进一步引
向深入上也面临一系列难题:由于思想上和认识上的一些原因,一些
旧的观念得不到更新,一些老的框框难以突破,在具体工作上出现畏
首畏尾,迈不开新步子的情况。突出表现在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
科学技术、先进设备等硬件文明成果敢于大胆引进吸收;对于资本主
义制度下产生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等软件文
明成果不敢于大胆借鉴,借鉴了这方面的文明成果是不是搞资产阶级
自由化?是不是为西方资产阶级对我们搞和平演变提供条件?是不是
会改变社会主义性质?这些问号老是在相当多的人们的头脑中转圈,
产生了激烈地争论。已往的经验和教训告诉了我们,这些问题光靠争
论是得不到解决的。解决这些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的有效办法只能是
实践。也就是通过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看一看能否有利于发展我们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能否使我们的经济建设搞得更快一些,能否
使我们的经济效益更好一些,能否使我们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得更多
一些。如果这些目的能达到了,就说明了我们这样做是对的,就推动
了认识向新的阶段发展。如果这些目的达不到或只是部分的达到,那
我们就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行新的实践,同样也使我们的认识推向
新的阶段。“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
识论。只争论,不去试,不去闯,是违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则的。
    二、“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工
作方针
    我们说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工作方针,是因为客观条件已经有
了这个可能性,现实情况有这个必要性,还因为已经有了实践基础。
    首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后,旧的国家机器被打碎,无产
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生产资料掌握在国家手中,经济中的公有制成
分与主导地位,广大人民群众成了国家的主人。在这样情况下进行社
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和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完全可以大胆地试
,大胆地闯,没有必要耽心少量的有益于社会主义发展的资本主义因
素会改变我们的社会主义性质。
    第二,马克思虽然预言了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之后,要经过一个
相当长时期的过渡,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但在这个过渡时期具体采用
什么办法进行有效的建设,如何不断地进行改革,从他的书中找不出
任何明确的可供引用的文字和无可反驳的指示;我们已有的实践,也
满足不了新形势的要求。在对这方面问题的争论中,并没有什么科学
的理论和实践的依据。现实的情况又是,社会主义如果不深化改革,
不采取有效措施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就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威胁。我们
“必须善于在每个特定时机找出链条上的特殊环节,必须全力抓住这
个环节,以便抓住整个链条并切实地准备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列宁全集》第2版)我们只能是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用实际经验
来检验我们迈出的每一步,不怕已经开始的工作一改再改,不怕纠正
我们的错误,仔细领会这些错误的意义,我们就一定会升到更高的班
级。”(《列宁全集》第2版第42卷第177页)第三,列宁领导时期的
苏联和我国的实践已经证明这是科学的工作指导方针。苏联社会主义
革命刚刚取得胜利,列宁就指出:“对我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
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
验来谈论社会主义。”(《列宁全集》第2版)列宁这里所说的“根
据经验”,毫无疑问是通过“试”的实践得出的经验。因为他在这之
前还说过:“那只能是在千百万人开始行动以后由千百万人的经验来
表明。”(《列宁全集》第2版)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一文中,对
那些“自命不凡的‘知识分子’或幼稚的‘共产党员’所常‘患’的
那些毛病:空话连篇,无事奔忙,无谓争吵,空谈计划、体系”(《
马列著作选读·政治经济学》人民出版社出版第313页)等表示了极
大的反感,严肃地指出:“少争论些字眼吧。直到现在,我们在这方
面的毛病还非常大。多积累一些各种各样的实际经验吧,多研究研究
这些经验吧。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模范的地方工作,哪怕是很小范围
内的地方工作,往往比中央许多部门的国家工作更具有重要的全国意
义。”(《马列著作选读·政治经济学》)当时的苏联共产党人和苏
维埃各级政权机构的广大工作人员,遵循列宁的少争论些问题、多干
点实际的工作方针,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亲身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总
结推广地方上在工作中闯出的经验,使得苏联经济建设出现了新的转
机。新经济政策实行一年半的时间,就制止了高涨的物价,稳定了农
民的情绪,改善了工人的生活,使轻工业普遍高涨,并为重工业的发
展积累了资金。
    在我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最先面临的就是如何进行农
村改革的问题。针对党内和社会上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问
题引起的极大反响和广泛的争论,中央提出了“区别地区、不同社队
采取不同的方针”,“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有些地区
“就不要搞包产到户。”(《从中央文件选编》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由于中央采取了这一不争论,允许试,允许闯,也允许看的方针,
使得农村改革很快在全国展开,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深化;农村经济
和各项事业有了快速的发展;农民群众很快得到极大的实惠;整个农
村的稳定,有效地保证和推动了各项改革的进行。在我国办特区和设
立开发区的问题上,也曾引起不同的反响和争论。也是由于中央采取
了不争论、大胆地试验的方针,才有了今天这样大好的局面。可以想
象,如果不是按照这个方针去做,陷在无休止的争论之中,不知至今
能否争论出什么个名堂,这会给我们的建设事业造成多么大的损失。
    三、“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是马克思主义的英明决

    当今的世界是个多极化的世界,和平和发展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主
流。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际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主的
角逐已经转向以经济、技术竞争为主的角逐,经济力量、一个国家的
综合国力在这番争斗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如果经济上不强大,
这个国家在世界上就难以取得令人羡慕的地位,也就难以得到在重大
问题上的发言权。
      我国是一个大国,又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尽管出现
了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使社会主义事业受到严重挫折,但我们
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决心不动
摇。这就必须干实事,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不
仅对国内,而且对国际也具有重大的影响。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十几
年来,我们按照党确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
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
,我国的经济实力同一个大国的地位还很不相称。据世界银行《1991
年世界发展报告》公布的世界上114个国家1989年的统计数字,我国
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倒数第21位。在公布的36个低收入国家中,我
们仅是接近平均水平。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不到世界平均数的
十分之一,是高收入国平均数的五十二分之一。据有关资料获悉,19
91年亚洲经济的增长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其中日本的增长率是3
%,“四小龙”是7.5%,东盟各国平均8%,我国是7%。这表明,
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我们
正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正视这个现实,都应当有压
力感、紧迫感、责任感,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抓住时机,发展自
己,关键是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要发展经济,当前十分迫切的就是要
进一步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
充满生机和活动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及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营
机制;深化改革,就可能会对一些问题有争论,特别是一些谁也说服
不了谁的争论,就会出现复杂化,把时间争掉了,把时机错过了,结
果什么事也干不成。
    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是利用好当前国际经济发展有利
时机的需要,是尽快改变目前我国经济还处在落后状况的需要,是全
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是一项顺民心合民意的极为重要的战
略决策。我们应当深刻地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提高执行这一英明决
策的自觉性,不空谈,多实干,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把改革引向深
入,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我们还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战略决策。这
个“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是建立在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来确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的,是在有利于发
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人民生活
水平提高的基础上的,是在讲效益、讲质量的基础上的,是在对的就
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就抓紧时间解决的基础上的,是在
坚持两手抓、把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有利于巩固发展安定团结的政
治局面,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的。如果违背这些,也就违背了“不
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本来意义。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