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2.06.03
【期号】= 446
【标题】= 盐与地名
【版次】= 04
【版名】=
【作者】= 苏明政
【专栏】= 黄河口风情录
【正文】=
 

盐与地名

苏明政  (1992.06.03)

   盐与地名
    ○苏明政
    翻开东营市地图,从利津县的明集乡到东营区的六户镇,在这条
西北的走线上,存在着许多与盐有关的地名。利津县明集乡有孔家灶
、杨家灶、谢家灶、荆家灶、灶户刘家。盐窝镇有盐窝村。东营区龙
居乡有盐垛村。六户镇境内竟有一条古河道叫盐河。
    东营市濒临渤海,先民自春秋时期就从事盐业。《史记》载,“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而民多归
于齐。”《青州府志》载,
  “管子称海王之国,谨正盐策,故告其桓公,伐菹薪煮海水为盐。
”利津县明集乡南望参门,东营区六户镇北辛村都出土了大量的春秋
战国时期煮盐器将军盔,足以证明东营盐业有悠久的历史。利津县的
永阜盐场,元、明、清三朝都是著名的大盐场,产盐为山东八大盐场
之冠。利津县的丰国镇也是著名盐场。东营区的王岗场,自明代就因
产盐而负盛名。
    地名是人类活动的历史记录。过去,煮(晒)盐的“灶户”(即
盐户)是要编入灶籍的。这些祖辈当灶户的先民生活的地方,就留下
了大量与盐有关的地名。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