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2.07.25
【期号】= 461
【标题】= 更新观念 全面开放 真抓实干 跳跃发展——垦利县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奋进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专栏】=
【正文】=
 

更新观念 全面开放 真抓实干 跳跃发展——垦利县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奋进

  (1992.07.25)

  更新观念 全面开放 真抓实干 跳跃发展
    ——垦利县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奋进
    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象一阵春风,吹暖垦利20万人民的心
田。全县上下,一手抓开放,一手抓发展,使今年整个经济和各项社
会事业蓬勃发展。
    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夏粮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总产达到3828万
公斤,比去年增长2.4%,创历史最高水平。共完成造林面积29045
亩。到6月末,大牲畜存栏38090头,较年初增长15.7%,猪、羊存
栏分别比年初增长44.2%和17.7%,海水养殖面积稳定。工交生产
实现“双过半”。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利税和产品销
售收入分别占年计划的63.7%,68%和52.7%,全县完成工业总产
值15052万元,增幅达36.3%,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8%,精神
文明建设富有成效。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县、垦利一中全省规范化学校
等工作,年内可望通过验收,全县人民大灾之年生活稳定、生产稳定、
秩序稳定。
  让思想冲破牢笼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中,能不能迈开步子,打开局面,首要
的取决于思想解放的程度。只有思想解放了,才会突破陈旧的观念,
拓宽思路,放开手脚,在工作中不断有所创新、有新突破、有新建树”,
这是县委书记王丁海在最近全县半年工作总结会上讲的一番话。
    近几年,垦利县的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是,长时期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形态,落后的、传统的小生产方式,
几十年多次发生的“左”的倾向,使一些陈旧观念沉在人们的思想深
处,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如干事不从实际出发,
而是先看有无“先例”;办事先看有无上级文件,怕担风险,不敢创
新;放权担心“过热”,搞活担心失控。部分干部群众中滋生了“安
于现状,不求进步,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这些陈旧的思想
观念,已成为严重制约垦利经济发展的“紧箍咒”。
  为彻底冲破思想的牢笼,县里首先组织了由县主要领导带队的考察
团,到南方及胶东对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同时,在全县上下发起了广
泛而热烈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县开展了“六破六树”活动,即
破除封闭、半封闭的小生产思想,树立发展商品经济的观念;破除满
足现状的思想,树立积极开拓进取的观念;破除畏首畏尾怕担风险的
思想,树立勇于竞争的观念;破除闭关自守的思想,树立大市场、大
开放的观念;破除狭隘的地方和部门利益观念,树立顾全大局的整体
意识;破除推诿扯皮、办事拖拉的作风,树立服务观念、时效观念和
机遇意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县里研究确定了“全县开放,
重点突破,商贸起步,跳跃发展”的对外开放总思路。
    围绕这一基本思路,县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
县委、县府领导一班人以全新的姿态投身到全县开放的第一线。县及
部门、单位的领导竞相参加外向型经济和涉外知识学习班,在强炼内
功的同时,纷纷找门路,上项目,与外商、外地区攀亲结缘搞协作,
使垦利大地涌动起前所未有的开放浪潮。
  招商环境日新月异
    垦利县委、县政府在优化环境上下大气力,招商环境日新月异。
110千伏垦利变电站的投产运行,标志着垦利县独立电网已经形成,
县城自动电话于今年5月17日并入全国网,即将开通国际长途直拨。
永辛河、青垦等干线公路交错成网;黄河大桥成为青烟威连接京津塘
的交通枢纽;建林渡口的通航,为黄河最下游南北陆上交通架起了金
桥;东营机场开航,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在改善“软”环境方面,他们对进入“黄河口经济技术开发区”
的外商投资企业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区内企业,均按15%的税
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出口创汇企业和技术先进企业按10%的税率征收
企业所得税;区内企业从建成并开始获利年度起,三年内免征企业所
得税,第四至第八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区内企业免征地方所得税
;外商将其从企业分得的利润汇出境外时,免缴汇出额所得税,区内
企业,其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为70年,期满可申请续期;区内
企业土地使用费按每平方米0.1—5.0元人民币收缴;对来区内投资
的侨胞、台胞和港澳同胞,可安排其国内亲属在投资企业就业,也可
根据投资额按一定比例,安排其国内亲属农转非,每投资10万美元,
安排一个农转非指标;对外商来区内投资的引荐者实行重奖,按外方
实际出资额的1—5%奖励,对来料加工装配项目的引荐者按工缴费的
1%予以奖励;等等。
    目前,已有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地外商在这里签署了投
资意向书。
  四区开发热火朝天
    “黄河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作为垦利县扩大开放,发展外向型
经济的突破口提出兴建的。旨在充分发挥该县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借鉴“特区”经验,从商贸旅游起步,辐射带动全县全面开放。
    该区占地14平方公里,地处垦利县城,以大转盘为中心,沿永莘
路、大桥路两侧展开布局,分四小区建设。一是旅游服务区,依托黄
河大桥公园,以拟建的大桥公园的游乐宫、烈士陵园为中心,将大桥
宾馆扩建为涉外宾馆,开辟空中旅游,安扎黄河口自然旅游区的龙头
和大本营;二是商贸开发区,以竣工的黄河三角洲大米贸易商场、拟
建的黄河大厦、粮贸大厦为中心,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商业网点和小
批发市场与之配套,向特区经办的商贸一条路方向接近,形成商贸密
集产业带;三是民丰工业小区,以现有的市二棉、镇石油机械厂、民
丰棉厂为中心布局一批规模档次高、污染小的工业项目,并安排县直
老企业的嫁接改造项目;四是住宅小区,建设居民楼、公寓、写字楼
等,面向社会、国内外出售。
    目前,开发区筹建机构“六室四部”已展开工作。加之新近推出
了一系列操作性强、吸引力大的优惠政策,前来考察和寻求合作的国
内外商客络绎不绝,整个开发区建设紧锣密鼓,热火朝天。西游记宫
已于5月份动工,黄河口旅游机场七月初已开航,黄河三角洲大米贸
易市场即将开业。
    今年初,姜振帮县长在全县乡镇企业电话会议上提出:乡镇企业
今后要按照“高标准起步,跳跃式发展”的思路,以尽可能快一点的
速度,寻求突破性发展。
    县委、县府反复研究讨论,终于形成共识,把发展乡镇企业的措
施落实到五抓上:一抓动员,提高认识。在全县形成“比投入、看规
模,比产值、看效益,比规划、看措施”的大办乡镇企业热潮。二抓
领导,实行六大班子和部门包乡镇企业制度,为乡镇企业提供优质服
务。三抓内联外引,广泛捕捉信息,积极同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攀亲
结缘,用新技术嫁接乡镇企业。上半年全县同外商签订合资意向书的
乡镇企业就有10余家。四抓投入、上项目。县委、县府确定年内全县
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不得低于2000万元。1—6月份全县新上乡镇企
业项目32个,完成投入1104.7万元,新增生产能力5870万元。五抓
结构调整,上档次。从1991年至今,先后有8项乡镇企业产品被省科
委确定为国家星火计划开发项目,1项获得全国星火计划产品博览会
金奖、两项产品获银奖。送展墨西哥10余种产品,1种获金奖,两种
获银奖。
    实施“五抓”措施,上半年全县乡镇工业总产值达到6924万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45%,在全县工业产值中的比例达到46%,乡镇企业
真正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职能部门大开“绿灯”
    全县各职能部门,强化服务意识,为改革开放大开“绿灯”。
    首先,县委、县府带头做出表率,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
精简压缩了会议,去销了对企业不必要的检查评比。他们制定出台了
“流通企业四放开”、“鼓励外商投资优惠试行办法”等18项有利于
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今年上半年总结时,县六大班子领导带着财政
、税务等部门的负责人到企业、厂矿专门了解企业的困难,帮助企业
排忧解难。
    组织、人事、劳动部门立说立行。组织部、人事局只管县属中型
企业的厂长(经理)和厂党总支书记。劳动局在全县企业推行全员劳
动合同制,抓好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县委宣传部围绕经济中心为改革
开放鸣锣开道。先后聘请上级有关新闻单位的记者来垦利采访,拓宽
了经济宣传渠道。
    县纪委、县监察局、县审计局等监督检查部门积极为经济建设保
驾护航。县审计局成立了“促发综合服务公司”,帮助企业建帐建制
,帮助企业催收“三角债”。工商,税务部门倡导“马上就办”的工
作作风。过去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现在只需两
个钟头就可办好。今年上半年共为73家工商企业办理了营业执照,比
去年同期增长了3倍。县经委、县外经委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实行一
条龙办公,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
(附图片)
    黄河三角洲地区第一个空中旅游机场——黄河口旅游机场正式开
航。这是垦利县为了改善投资环境的“空中突破”的战略规划。
  2000门程控电话与全国并网,使该县的通讯水平迈向现代化台阶。
    建林渡口的开通,为当地乡村工贸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