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2.08.08
【期号】= 465
【标题】= 怎样当好新时期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河口区几位村支书以行动作出回答——勇于开拓 善于学习 热心服务
【版次】= 03
【版名】=
【作者】= 杨梦斌
【专栏】= 党的生活
【正文】=
 

怎样当好新时期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河口区几位村支书以行动作出回答——勇于开拓 善于学习 热心服务

杨梦斌  (1992.08.08)

  怎样当好新时期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河口区几位村支书以行动作
出回答——
  勇于开拓 善于学习 热心服务
    怎样当好新时期农村党支部书记?最近,笔者就这个问题到河口
区的部分乡镇作了调查。通过走访、座谈,发现有几位身负此任者出
手不凡,他们的行动就是很好的答案。
    杨振发——变“守摊型”为“开拓型”
    杨振发,今年38岁,1977年被选为太平乡龙王村党支部书记。他
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和支部
  “一班人”将家产作抵押,自筹和引进资金40多万元,先后建起了
窑厂、盐场、机械运输队等企业,走出了一条适合本村特点的发展路
子。现在,曾是全区有名的“人均负债五百元,有女不嫁龙王男”的
穷龙王村,一跃成为全市闻名的富裕村。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5
78元。
    张学然——变“经验型”为“知识型”
    张学然,今年36岁,是四扣乡六吕村党支部书记。苦干精神使他
得到了群众的敬佩,但仍摆脱不了贫困的缠绕。经过苦苦思索,他终
于意识到,自己连商品经济、市场信息等概念都不懂,怎么带领群众
发展商品生产?于是,大专院校、书店成了他常去之地,工程师、农
艺师被他拜为老师。1986年以来,他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带领群众
走出了一条“劳务起家——工业配套——农业紧跟”的路子,先后成
立了筑路队、安装队等8处企业,产值达280多万元,占全村总收入的
90%以上。目前,全村80%的劳力从事工副业。
    杨奎忠——变“指挥型”为“服务型”
    今年47岁的杨奎忠是太平乡刘村党支部书记。前几年,全村人
都围着他的指挥棒转。自从生产组织由大集体变成一家一户后,这根
指挥棒失灵了。杨奎忠及时改换工作方式,变“指挥型”为“服务型
”。前几年,刘村有100多人在外搞劳务,挣钱不少。他和村干部
一起,说服了村里部分能工巧匠,由漂流在外变为扎根村里办企业。
如今,已建成了砖瓦厂等企业,年产值达100多万元,每年给村里交
纯利20万元。在农业生产上除了提供产前产后服务外,还建起了农技
学校,并资助32名村民报考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农业
生产急需的“田秀才”。在1990年遭受特大涝灾的情况下,仍获得了
人均占有粮食700斤的收成。(杨梦斌)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