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2.08.05
【期号】= 464
【标题】= 国营的和私营的服务业者——来自上海的见闻之四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周世德
【专栏】=
【正文】=
 

国营的和私营的服务业者——来自上海的见闻之四

周世德  (1992.08.05)

  国营的和私营的服务业者
  ——来自上海的见闻之四
  周世德
    到上海的第一天晚上,我和同事就到南京路去看夜市。虽是九点
多钟了,仍是五光十色、灯火通明,店门大开。不论走到哪个店门口
,都会很快有营业员迎上来,热情地问你看什么、想买点什么、什么
人穿用的,给你介绍商品的性能和特点。我们疑为这都是个体户租的
摊,怕因不会讨价还价而上当,谁也没有买什么。第二天,上海的同
事告诉我们,为了保持上海商业城的声誉和信誉,所进南京路的商品
都经过严格检验,南京路的所有商店都是国营的,你们想买什么尽管
买好了。为什么以前去南京路买东西营业员不这么热情,特别是对外
地的顾客更不够热情,而现在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后来在商店里我
打听出,这里的店不是靠行政手段经营,而是按商品经营法则办事。
改变国营商业一度形象的不佳,似乎这里开始找到了办法。
    在火车站附近的个体摊点上,营业员不仅热情,而且商品可以打
价。我就看到一位顾客以十多元钱买下了要价五十多元的衣服。我很
吃惊:一个“狠心”地要价,一个“狠心”地砍价,这还有什么正事
。但他细一想,商品的市场上价格本身就含有人的心里因素,买者想
以最少的钱得到,卖者想以最高的价抛出,做成了买卖,两者愿意,
价格就是相对合理了。我们也该到了从固定标价到浮动价的变化相适
应的时候了。
    临离开上海的前一天晚上,我和同事到小吃街溜达,看到一盘盘
刀工很精、搭配很美、价格不高的用薄膜纸盖得严严实实的待炒的菜
,很自然的坐了下来。一位看样子有四十来岁的老板立即走到我们这
儿来,——对各种菜的营养价值、风味、特点给做了介绍。后来他又
抽空走到我们这儿,天南海北地聊,我发现他的知识面倒很宽,就问
他个人的经历。他说他是华东石油学院75年的毕业生,先后在大庆、
辽河油田干了10多年,后经多方周旋调回了上海,现是某化工厂的工
程师。因“身体不好”在家“病休”,已一年多了。他和爱人及家人
一起,在自家的弄堂口开了这个小吃摊,每晚5点多钟开始,11点左
右收摊,方便了顾客,繁荣了街道,自己也增加了收入。“政府有这
个政策,我觉得是可以干、也应该干的。”我听了之后,很是有点不
是滋味:为什么一个堂堂的工程师去这样做?为什么他能感到自己很
坦然?回到宿舍后,我把这个问题向同事讲了。同事反过来问我:为
什么你会提出这些个为什么呢?我们就这个问题谈了很长很长的时间。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