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2.09.26
【期号】= 479
【标题】= 依法收贷显威力——记利津县巡回法庭二三事
【版次】= 03
【版名】=
【作者】= 庄岩 黄功霖
【专栏】=
【正文】=
 

依法收贷显威力——记利津县巡回法庭二三事

庄岩 黄功霖  (1992.09.26)

   依法收贷显威力
    ——记利津县巡回法庭二三事
    本报记者 庄岩 黄功霖
    借款归还,天经地义。然多年来逾期贷款严重,造成大量资金沉
淀,严重影响了资金的正常周转。回收逾期贷款成为银行部门的“老
大难”问题。利津县农业银行另辟蹊径,于今年4月份和利津县人民
法庭联合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巡回法庭,依法进行收贷,出现了回收逾
期贷款多年不见的喜人景象:
    不交的——还了钱
    集贤乡前郭村杨某,1988年回贷款两千元,他买来了车,搞起了
为建筑单位拉砂石的生意。1989年到了期,银行人员催收了十几次,
但他一直以无钱为由不交。巡回法庭于今年7月9日起诉,杨某一看动
了真格的,赶紧于7月24日坐公共汽车跑到县农行,连本带息上交。
  赖帐的——服了软
    集贤村的刘某1988年四人联合办起了个体饮料厂,其他三人到期
归还了贷款,他既不认帐又不还钱。此人在村里谁都惹不起。巡回法
庭不信邪,向其下达了支付令。刘某把这当成耳旁风,巡回法庭将其
案件移交到县法院,县法院依法对其拘留。拘留期间,他表示释放后
立即还款,但回去后依然我行我素。法院断然又对其第二次拘留。“
二进宫”后的刘某再也坐不住了,赶紧筹集资金如数归还。赖帐户被
迫还款,在该村和全乡引起了强烈震动,全乡很快有50多户归还了32
万元的贷款。
  “钉子户”——难看了
    前刘乡徐集村徐某,1988年贷款5千元,开头买了吉普车在某单
位值班,以后又买了汽车搞运输,还开了饭店,但贷款到期后就是不
还。贷款清收小组多次催促都毫无结果。法庭在起诉无效的情况后,
依法对徐某的车辆进行了查封,到起诉期满若不偿还贷款,就将其车
辆依法变卖。群众看到徐某拒不交款的情形,纷纷指责他,说他是自
作自受。
    短短的5个月,巡回法庭依法收贷就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战果:到9
月上旬,起诉逾期贷款94笔,已结案收回44万元。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