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2.09.23
【期号】= 478
【标题】= 农民吃粮用上“本”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黄功霖  赵永生
【专栏】=
【正文】=
 

农民吃粮用上“本”

黄功霖  赵永生  (1992.09.23)

   农民吃粮用上“本”
    黄功霖  赵永生
    “想吃啥就提啥,可方便了,”这是广饶县农民对“农民粮店”
异口同声的赞誉。
    从今年8月份开始,这里兴起“农民粮店”,昔日面向黄土背朝
天的三万多户农民,手持“农民口粮转化证”在“农民粮店”领取各
类食品,吃上了“食堂”。
    多年来,该县粮食连年丰收,每年仅小麦就产1.6亿公斤。粮食
丰收了,很多农民缺少仓房,存粮困难,弄不好还虫咬霉变。近几年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由过去的满足吃饱
到讲究吃好,部分农户还呼唤家务劳动社会化。
    为适应农民的需求,该县粮食部门在乡镇粮所驻地和部分大村搞
好试点的基础上,于8月份开始在全县陆续建成一批“农民粮店”,
农民只要将小麦存入粮店,粮店便发给农户一个由县粮食局统一印制
的“农民口粮转化证”,粮店不计损,不收代存费,每天都为农民精
心准备了馒头、油条、油饼、火烧、酥饼、面条、粉皮、月饼等各类
食品,农民可随时凭粮本按当日批发以上零售以下的价格,提取所需
要的食品。到9月上旬,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县已建起农民粮店8
6处,三万户农民存入小麦200多万公斤,每处粮店一般有千余户农民
前来存粮,少的存百十公斤,多的一两千公斤,食品提完了再存,一
个粮店一天能支出食品一两千公斤。红火的“农民粮店”还吸引了附
近寿光县和青州市的一些农民前来参加。我们在农民粮店看到,每到
中午和傍晚时分,粮店前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很多农民
下地劳动带着“粮本”,中午或晚上就来粮店取上爱吃的食品。菜园
村农民王召伟原来有个能放一千公斤粮的仓房,最近准备扒掉盖上偏
房,把所有的小麦都存到粮店。灶户王村农民刘玉田夫妻俩在镇驻地
从事电器维修,原先粮食没处放,做饭无时间,因忙生意,顾了这顾
不了那,他们把小麦拉到粮店后,小两口一个心思忙维修。刘玉田的
妻子王凤英喜滋滋地说:如今我们吃上了“食堂”,把全部精力靠到
电器维修上,生意越做越兴隆,收入也明显增加。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