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2.11.19
【期号】= 501
【标题】= 昔日不毛地 如今果飘香  我市林果面积两年增长1.5倍
【版次】= 01
【版名】=
【作者】= 邱玉兰
【专栏】=
【正文】=
 

昔日不毛地 如今果飘香  我市林果面积两年增长1.5倍

邱玉兰  (1992.11.19)

   昔日不毛地 如今果飘香
    我市林果面积两年增长1.5倍
    本报讯 今冬封冻之前,我市新栽植的2.5万亩果树又将为黄河
口添上一片新绿。届时,全市果树种植面积将由1990年的4万多亩猛
增到10万多亩。
  我市土地严重碱化,历来就有“电线杆子比树多”的说法。为搞好
绿化,解决群众吃水果难的问题,市政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宜碱林
果生产。土地盐碱度高,就采取多种措施压碱、排碱,同时采用果园
覆草等新技术,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改良土壤。农民缺乏果树种植
技术和经验,市果树站就每年举办培训班30多次,培训果农3万多人
次。各地还自筹资金,从胶东等地引进红富士、新红星、乔纳金、北
斗等优良果树品种,使全市果树新品种种植面积占果园面积的80%以
上。河口区义和镇的7500亩果园就有16种新品种。优质红富士苹果就
达4000多亩。
    今年,全市7.57万亩果园共生产水果1500万公斤,人均占有果
品达到近7公斤,初步缓解了吃水果难的问题。有两个果品获山东省
“优质果品”称号,14个果园获“省级样板园”称号。发展林果生产
还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振兴。河口区义和镇梁家村果
园面积达1200亩,全村实现人均一亩果园,仅果品收入一项,人均达
2000多元。广饶县花官乡东赵村农民赵致富,1988年开始承包10亩梨
园,平均年收入1.9万元,今年梨园亩产高达5000公斤,收入4万元
。 (本报记者 邱玉兰)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