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2.12.15
【期号】= 512
【标题】= 小镇春秋(报告文学)
【版次】= 04
【版名】=
【作者】= 衍中  玉民
【专栏】=
【正文】=
 

小镇春秋(报告文学)

衍中  玉民  (1992.12.15)

   报告文学
    小镇春秋
    衍中  玉民
    当一座彩虹般的大桥飞架在黄河南北,河北岸这个过去就居交通
要道的小镇也跟着更热闹起来,南下江浙或北上京津的车辆络绎不绝
,过往的人们都在用一种特别睁大的眼睛观看着小镇春秋的迅猛演变
——然而三四年前人们那睁大的眼睛是因为在这里看到的是低矮的山
屋、泥泞的街道,而今天看到的却是新起的楼房、宽阔的街道、整齐
的路灯……。面对这巨大的变化,当地的人们当然感恩这个改革开放
的新时代,但他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带领他们走这条富裕之路的带头人
——陈庄镇镇长伍向平……
    几年前,伍镇长刚来陈庄上任,就发现了这里有不少优势。他带
领一班人经过考察、研究、集思广义,终于决定要首先从实施万亩棉
田开发和万亩人工草场开发入手,走一条全面振兴陈庄镇经济的富裕
之路。
     说干就干,一场空前的开发大会战拉开了帷幕。全镇形成五大
会战区,人、机、畜结合,男女老少齐上阵,掀起了开发荒碱地的热
潮。伍镇长和镇其他领导都吃住在工地上,同广大群众同吃、同住、
同劳动。正是寒冷的隆冬季节,朔风刺骨,雪花飘飞,然而整个工地
上却热气腾腾。汗水湿透了伍镇长的内衣,他手上也不知磨破了“多
少血泡,这情景群众都看在眼里,激动在心里:有这样的好领导带领
我们奔小康,老百姓没说的!
    经过一个冬春的奋战,新挖大型灌沟7条、排沟140条、地上渠13
8条,新修公路20条,建设扬水站2座、桥涵28座,总动土方104万方
。陈庄镇的两大会战告捷,分别在荒碱地和荒洼地上建成3万亩棉田
和万亩人工草场,使该镇的农村经济有了后劲,为全镇的经济起飞打
下坚实的基础。1992年9月万亩人工草场顺利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
验收,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先进人工飞播草场”称号,成为全国第七
大人工草场。1991年全镇粮食总产达11676吨,比1990年翻一番多,
棉花总产也达到了784吨的好收成。……
    在稳步发展农牧业的同时,伍镇长和他的一班人还充分发挥陈庄
镇市场、交通、资源等优势,积极引进人才,引进资金,改革企业机
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给陈庄镇的经济腾飞添上了翅膀。
    前几年,陈庄镇十处企业五处亏损,亏损额达3万多元,有的企
业停产达二年之久,被市划为重点管理乡镇。为了尽快扭转被动局面
,伍向平镇长和王曰舜书记带领一班人对原有企业进行了全面认真的
检查审计,初步摸清了家底,在此基础上进而制定了一整套切实可行
的整改方案,采取“关、停、并、转”的果断措施,有效地调整企业
的产业、产品结构。对生产经营严重亏损的镇窑厂、镇面粉厂、镇保
安器材厂、镇鱼种厂,分类指导,对症下药,采取了宜关则关,宜停
则停,宜并则并,宜转则转的整改措施,关闭二个,转产二个,宣布
停产一个,改革经营体制一个,使这些企业甩掉了包袱,出现了新的
生机。如镇面粉厂实行租赁承包制,面向社会选贤任能,当年扭亏为
盈,产值实现87万余元,利税实现3万多元,使这个关门二年多的企
业重新恢复了生产。通过一年的努力,镇办十处企业都超额完成了经
济合同指标,无一亏损单位。1991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2813.56万
元,比上年增长95.8%,由原来全县的第七名上升到第二名……
    这条交通要道上的来往不断的行人那睁大的眼睛证明陈庄镇的一
切都变了——变好了、变美了、变阔了。不知他们想没想带领陈庄镇
人改变这一切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领导?其实他也许并没有人们想象的
那么高大——伍镇长看上去还象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但谁也不怀
疑在他那看上去并不强大的生命内部会有一股确实强大的精神力量在
支撑着他,不然他何以成为这个在改革之路上日夜迅跑着的小镇的带
头人?而这个小镇的春秋也正由千千万万个象他这样怀着一颗赤诚之
心的黄河儿女在重新书写着……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