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2.12.05
【期号】= 508
【标题】= 解“疙瘩”
【版次】= 03
【版名】=
【作者】= 韩宁  李守勤
【专栏】=
【正文】=
 

解“疙瘩”

韩宁  李守勤  (1992.12.05)

  解“疙瘩”
    前不久的一天,利津县检察院突然热闹起来,两位风尘仆仆的老
人兴冲冲地将写有“人民公仆、经济卫士”的金色牌匾送到检察长手
中,连声称谢。这是怎么回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今年4月,渤海农场三分场两位同志,受
本分场21户农工的重托,走进利津县检察院,倾诉了他们的苦衷。
    去年他们试植的棉花新品种获丰收,棉花摘收晒干后,由分场场
长陈崇庆集中起来,销往罗镇乡供销社棉站。陈卖完棉花后告诉大伙
,所售棉花每斤单价比当时一般品种的棉花还低0.13元。消息传开
,大家议论纷纷。不少的人认为是陈从中贪污了棉款,老陈本人也因
此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利津县检察院闻报后,迅速派人进行调查,经过三天的昼夜奋战,
终于查清了事实。原来,罗镇棉站故意降低棉花衣分,并克扣了应奖
励的款项,两项共2146.52元。检察院对该站坑害农工的做法提出了
批评,并将这笔钱依法提取。
    前不久,县检察院的同志再次来到农场,向农工们介绍了调查结
果,当场将被克扣的棉款送到21户农工手中。陈崇庆更是激动不已,
紧紧握着检察院领导的手说,“是检察院给我揭下了背上的‘黑锅’
”。                      (韩宁 李守勤)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