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3.01.14
【期号】= 525
【标题】= 今年庄稼怎么种?丁庄农民如是说:俺棉农还要大发棉花财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许华同
【专栏】= 专访
【正文】=
 

今年庄稼怎么种?丁庄农民如是说:俺棉农还要大发棉花财

许华同  (1993.01.14)

   今年庄稼怎么种?丁庄农民如是说:
    俺棉农还要大发棉花财
    本报记者  许华同
    年头岁尾,辞旧迎新。在农村人们议论最多的是1993年庄稼怎么
种。为此,记者走访了广饶县丁庄乡的部分村庄,和干部群众进行了
座谈。大家一致的看法是:棉农还要大发棉花财。
    去年,由于遭受严重的旱、涝、虫灾,丁庄乡的棉花生产和全市
一样受到很大影响。总产只达到1.8万担皮棉。收入支出相抵,拉了
个持平。面对来势凶猛的灾害,人们心里直犯嘀咕。这93年的庄稼可
怎么种?收秋以后,丁庄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
及时在群众中开展了“消除顾虑,坚定信心,大种棉花”的宣传。向
群众宣传了本乡气候、土质适宜棉花生长,又有多年植棉经验的优势
;帮助群众算了植棉与种植其它作物的细帐,使群众认识到还是种棉
花收入高。他们还特别向群众宣讲了上级继续鼓励、支持棉花生产的
政策,使群众逐步坚定了继续种好棉花的信心。在此基础上,乡里又
针对去年虫情严重的实际,组织群众在棉花地里实施秋耕、冬灌、拣
拾废地膜,尽量杀灭过冬虫卵。到12月底,全乡已冬耕冬灌3万多亩
棉田地,对所有地块的废地膜全部进行了拣拾。为鼓励农民种好棉花
,乡里还及时组织供销、银信、农技等部门早做准备,为棉农购进了
地膜30吨、肥料500吨、农药15吨及部分良种。
    在孙屋村,村党支部书记孙传录告诉我们,他们村群众种棉花的
热情还很高。生产责任制以后,这个村农民得益最大的就是棉花。去
年,虫灾来势很猛,久治不灭,但有的户棉花单产仍然达到250多公
斤。他们的经验就是种地要讲科学,治虫更要讲科学。只要摸准了虫
子的生活习性,打药打在关键时候,就可以收到用药少、效果好的目
的。今年,这个村每人还要种1.5亩到2亩棉花,现在他们除已对预
留的棉花地全部进行了秋耕冬灌外,还对多年来积存在地里的废地膜
全部进行了拣拾,把藏在地膜里的虫卵彻底进行了杀灭。
    在牛圈村,我们看到一位正在为种棉作准备捣晒土杂肥的大嫂。
她叫刘英荣,是一位热心的乡人大代表。她告诉我们,经过乡党委、
政府的大力宣传,群众种棉的积极性已开始回升,特别是上级鼓励大
种棉花的消息传达以后,人们心里更有了底。她表示,要到人代会上
去宣传呼吁,发动群众大种棉花,1993年继续大发棉花财!
    采访结束,记者不由想到:冬去春回,节令催人。确定1993年作
物种植,现在已到了关键时候,丁庄乡的作法很有积极意义。愿我们
的各级领导根据自己的实际,认真做好引导工作,组织农民群众把今
年的种植谱打好,让他们在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
步。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